洲屿
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丙洲。 东西二溪水合流经此入海。明时周围二里余,清初周四里。本世纪60年代仍在海中,今已与陆地相连。《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同安县: 湖屿 “在县南四十里海中, 以在丙方而名”。
即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东南丙洲。东西二溪合流经此入海,明时周围二里余,清初周四里,20世纪60年代仍在海中,今已与陆地相连。《读史方舆纪要》泉州府同安县:洲屿“在县南四十里海中,以在丙方而名”。
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丙洲。 东西二溪水合流经此入海。明时周围二里余,清初周四里。本世纪60年代仍在海中,今已与陆地相连。《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同安县: 湖屿 “在县南四十里海中, 以在丙方而名”。
即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东南丙洲。东西二溪合流经此入海,明时周围二里余,清初周四里,20世纪60年代仍在海中,今已与陆地相连。《读史方舆纪要》泉州府同安县:洲屿“在县南四十里海中,以在丙方而名”。
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临洺县 (今河北永年县)。辖境相当今河北永年、武安、邯郸、肥乡等市县地。四年 (621) 废。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临洺县(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辖境相当今河北
又名姚家廊下。即今上海市金山县南廊下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金山县: “廊下镇在治南二十四里。”在上海市金山区南部。面积36.2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廊下,人口1300。相传明万历
元改怀化州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龙茗镇西南。元末废。元改怀化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龙茗西南。属太平路。元末废。
北宋淳化三年 (992) 分筠、袁、吉三州地置,治所在清江县 (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辖境相当今江西新余、樟树二市及新干、峡江等县地。元至元中升为临江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分筠、袁、吉三州地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西南大车城。东汉废。《后汉书· 光武帝纪一》: 更始二年 (24),光武驰赴信都,“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水经· 浊漳水注》: 斯洨水 “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
“岭” 亦作 “领”,即岭南。唐代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从中原人看来,岭南地区在五岭之外,故名。亦称岭表。《新五代史·南汉世家》: 唐末 “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
即今青海乐都县北大西沟 (引胜河)。《宋史·地理志》 乐州临宗砦: “崇宁三年赐名。南宗堡稍南一十五里乳骆河之西。”
一作汧山。又名岳山、吴岳山、吴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尚书·禹贡》:“导岍及岐。”即此。古山名。又作汧山。即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吴山。《尚书·禹贡》:“导岍及岐。”参见“吴山(2)(2)”。
在陕西黄龙县南。《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 界头山在 “县东南百五十里,与同州澄城县分界,因名”。
在今江西全南县西南冬桃岭上。《清一统志·赣州府二》:冬桃隘“在龙南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冬桃岭上。路通连平、翁源、始兴。明万历中置营堡。崇祯初,移下历巡司驻此。本朝顺治初裁”。在今江西省全南县西南。明末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