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国
汉为大宛国。 南北朝时为破洛那。 隋、唐时又称拔汗那、 悍、 跋贺那。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 《隋书· 西域传》: 汗国 “都葱岭之西五百余里,古渠搜国也。王姓昭武,字阿利柒。都城方四里。胜兵数千人”。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汉为大宛国。 南北朝时为破洛那。 隋、唐时又称拔汗那、 悍、 跋贺那。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 《隋书· 西域传》: 汗国 “都葱岭之西五百余里,古渠搜国也。王姓昭武,字阿利柒。都城方四里。胜兵数千人”。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又名龟山、覆盆山。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七里。《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澄海县:北殿山“相传宋太子避元兵至此设行在,因名。俗呼皇子佃山”。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肥乡县东北。《水经·浊漳水注》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八年(前362),“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即此。古邑名。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省肥乡县东北。《古本竹书纪年》梁惠王八年(前362年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金竹峰 “在府城北六十里。两峰独峙如竹”。《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庐陵县: 金竹峰“高约三百丈,周三十七里。两峰相峙如竹,因名”。
亦作屈烈儿河、屈烈河。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18大宁卫: 屈烈儿河 “永乐十二年大驾北征,以兀良哈附阿鲁台为边患,移军击之,大败之于屈烈儿河东北深谷中,三
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永兴元年(304)賨民李雄据成都(今四川成都市),称成都王。光熙元年(306)称帝,国号大成。东晋咸康四年(338)李寿夺权,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云南东北
在今江苏洪泽县南二十里高桥。《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周家桥 “在府西南九十余里。北去高堰五十里。又南为翟家坝。淮水东溢,往往从此奔冲,为高、宝一带之患,堤防至切”。
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慈坝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七布徐之河寨土千户。
即今浙江余姚市南三十四里梁弄镇。《清史稿·地理志》: 余姚县有梁衕汛。1948年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四明县。
亦作白杨坝。在今湖北利川市北五十二里柏杨场。旧属四川奉节县。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8: 白杨坝 “在 (奉节) 县南三百里,居民稠密,界接施南。有伏水”。清设外委、把总分防。
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与河北沽源县西境接界之九连城诺尔。《金史·地理志》 昌州: 明昌七年 (1196) 以狗泺置。“有狗泺,国言 (女真语) 曰押恩尼要”。据同书 《食货志》,狗泺本金西京路盐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