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司

三司

①官名合称。东汉、唐朝、辽朝等以称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唐朝又为太子内官司闺、司则、司馔合称。②官署名合称。唐朝为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侍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更直朝堂谓三司理事; 又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合称,其鞠大狱谓三司推事; 唐朝后期、五代为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以重臣一人专判其事。明朝为各地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清朝初年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转盐运使司合称,清朝末年为布政使司、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③官署名。北宋置,四方贡赋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掌邦国财用大计,有使、副使、判官、三部使、三部副使、三部判官等; 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西夏亦置,属次等司,主财计,有正使、副使、承旨等职。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省户部官员而置,兼劝农、盐铁、度支,有使、副使、签三司事、同签三司事及判官、规措审计官、知事、勾当官、管勾架阁库、知法等员; 金宣宗贞祐 (1213—1217) 间罢。


三司指三公或三公的官署。《后汉书·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徒、司空也。”《后汉书·皇后纪》:“皇太后临朝,以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后汉书·邓禹传》:“延平元年,拜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后世的唐、辽也沿此称。唐朝也称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为三司。唐朝太子内官司闺、司则、司馔也称三司。

猜你喜欢

  • 乾清门侍卫

    官名。清朝侍卫之一种。即掌翊卫近御,常值班于内廷及皇帝出巡时扈从值班之侍卫,次于御前侍卫。于侍卫内特简,无定员。归御前大臣统领。武官名。清置,见“御前侍卫”。

  • 左右监门郎将

    武官名。隋炀帝时置,为左右监门府的主官,见“左右监门府”。

  • 圆坛大乐礼器库

    官署名。宋朝太常寺所属机构,掌收储有关礼器。设专知官、库子各一人。

  • 司赞郎

    阶官名。金朝置,为内侍阶官,属二十五阶之第二十阶,秩从八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内侍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八品上,称司赞郎。见《金史·百官一》。

  • 太子厨长丞

    官名。西汉置太子厨长及丞,属太子詹事。其职掌是主太子饮食,《汉书·王莽传》中提到的厨长、丞,可能就是太子厨长及丞。东汉有太子食官令,便不置太子厨长、丞。

  • 銮仪卫后所

    官署名。清朝銮仪卫所属六所之一。顺治十一年 (1654) 设。掌旗瓜、吾仗。置掌印冠军使、掌所事云麾使等官,下设班剑、戈戟二司。

  • 扎失哈勃极烈

    官名。金代设有此官,负责守官署。参看“勃极烈”条。

  • 归义越侯

    爵名,汉置。侯为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级。《汉书·武帝纪》:“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

  • 蚕母

    官名。主管蚕事的女官。《宋书·礼志》:“皇后采桑坛在蚕室西……取民妻六人为蚕母。”

  • 监岳庙

    官名。北宋神宗时,五岳庙设管勾、提举或提点官。后改置监官,以选人充任。如非自己陈请而由朝廷特差者,如同黜降宫观之例。南宋时,因官多阙少,选人及使臣往往破格选差岳庙,理为资任。掌庙宇葺治修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