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公

上公

①爵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杜预注: “爵上公。”②秩位名。居三公上。据《周礼》,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为九命,称上公。二王之后亦同。西汉平帝加王莽号曰“宰衡”,位上公。新莽以太师、太傅、国师、国将四辅为上公,王莽子孙亦加此位。东汉唯置太傅一人。三国魏相国(丞相)、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位上公。两晋南北朝太宰(太师)、太傅、太保位上公。唯十六国汉(前赵)以相国(丞相)、太师、太傅、太保、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七公并位上公。③ 官、爵居公位者,亦得尊称上公,谓其位在诸官、爵之上。或亦作为“三师”的尊称。


1、官位级名。位在国君下百官上。《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注:“上公为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在汉朝,公分为上公和公两级。西汉时太师、太傅、太保,位皆上公,丞相、太尉、大司空,即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王莽时的四辅,即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位皆上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王莽传》)。东汉,仅太傅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后汉书·百官志》)。

2、爵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杜注:“爵上公。”

3、尊称。三师或官、爵在公位的,也尊称其为“上公”。

猜你喜欢

  • 泠人

    乐官。《左传·成公九年》:“问其族,对曰:泠人也。”注:“泠人,乐官。”泠人,同伶人。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左传·成公九年》:“问其族,对曰:“泠人也。”注:“泠人,乐官。”亦作伶人,参见该条。

  • 国子监博士

    学官名。①国子学教官,即“国子博士”。②明、清国子监置,掌博士厅事,分经讲授儒学,考校程文,偕助教、学正、学录掌六堂学生之训诲,清朝还经理南学事宜。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学为监,置三员,从八品

  • 主爵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主爵侍郎置,主爵司长官。唐初沿置,高祖武德三年(620)加中字为主爵郎中。官名。隋初吏部主爵司的主官为主爵侍郎,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称主爵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

  • 汴梁稻田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隶崇祥总管府,掌汴梁大承华普庆寺田产。置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 外史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外史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外史司长官,掌纪录君王言行,以为国志(即起居注),兼掌书籍。下设外史上士以佐其职,领著作上士、校书下士等官属。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

  • 济南兵马司

    即“济南兵马指挥司”。

  • 太子左卫率府副率

    官名。即太子左卫副率。

  • 密图瓦利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理田产税务之事。喀什噶尔、叶尔羌各设五品伯克一人,和阗等地设七品伯克三人。

  • 忠烈将军

    参见“十忠将军”。官名。将军名号,梁置。见《隋书·百官上》。

  • 检典舆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检点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