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大夫

上大夫

① 官爵名。周朝官制大夫爵中最高的一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春秋时大国之上大夫相当于次国下卿,小国中卿之位。《左传》成公三年: “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参见“大夫”②新莽官秩名。《汉书·王莽传》始建国元年(后9): “(改秩)二千石曰上大夫。”③官名。北魏初置。《魏书·儒林传》:“国初(梁越)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命授诸皇子经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未载。④西魏、北周置。天官、地官等六府皆置此职,如“小冢宰上大夫”、“小司徒上大夫”等,为六府的副长官。明帝时置“御正上大夫”。静帝大象元年(579),宣帝又置“内史上大夫”。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⑤王国官。北齐置,辅佐诸皇子、王、公。皇子王国员二人,从八品。诸王、公国员一人,从九品。


1、爵名。周置,位在卿下,分上中下三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左传·庄公十四年》:“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汉书·司马迁传》:“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为何作《春秋》哉?”

2、官秩名。上大夫又称二千石,指二千石俸的官员。王莽改“千石曰下大夫,比二千石曰中大夫,二千石曰上大夫。”见《汉书·王莽传》。

3、官名,北魏置。《魏书·儒林传》:“(梁越)国初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命授诸皇子经书。”西魏北周时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都置上大夫,为六府的副长官。北齐时,皇子王国置上大夫二人,从八品,其他王公国一人,从九品,为皇子王公的辅佐官员。

猜你喜欢

  • 晋阳宫署令丞

    官名。北齐长秋寺所属有晋阳宫署,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掌晋阳宫宫人簿帐、女工。所属有宫教博士二人。

  • 笔帖式

    满语官名。意为办理文书、文件之人。后金天聪五年(1631)设六部时由“巴克什”改称。为清朝中央各部院衙门、内务府、地方督抚衙门以及八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衙门内掌管翻译、缮写满汉文书之低极官员,通过

  • 资悉波折逋

    官名。吐蕃官,掌帐册簿籍。

  • 平西大将军

    官名。晋朝置,职掌同平西将军,唯资深者得任之,二品。历朝皆不常置。南朝宋二品,梁、陈皆较平西将军进一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中。参见“平西将军”。

  • 升平少府

    官名。三国吴孙皓所置太后三卿之一。升平为昭献皇太后宫号。见《三国志·严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官名,三国吴置,掌宣本宫命等。升平为昭献皇太后宫号。《三国志·吴书·严畯传》:“久之,以畯为尚书令,后卒

  • 陕西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陕西司。① 明清户部诸司之一。掌理陕西省钱粮收支数目。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陕西部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分置民科、度支科、金科、仓科等四科治事。兼掌宗人府、文思院等在京衙门宗

  • ①下级佐助上级。《周礼·春官·职丧》: “凡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赞主人。”②周朝各种仪式中之引导。《国语·周语上》: “内史赞之。”

  • 长贵妃

    内命妇名。北周置,为皇帝之妾,与贵妃、德妃合称三夫人,后又改称三妃。

  • 步军副都指挥使

    “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简称。

  • 内官

    ①帝王近侍之臣,或称中官。汉朝亦指宦官。北魏道武帝天赐二年 (405) 置员二人,比侍中、常侍、迭直左右。②后宫女官。《国语· 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高诱注:“五御,九嫔也。”历代后宫女官统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