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郎

中郎

官名。①秦、西汉高级郎官之一,秩比六百石,位高于侍郎、郎中。给事禁中,宿卫宫禁,出充车骑,常侍皇帝左右,拾遗补缺,参议政事,在郎官中与皇帝最亲近。武帝以后由议郎专职议论,拾遗补缺,中郎仍职宿卫近侍,亦常给事于中朝、外朝各种机构。隶郎中令 (光禄勋),由五官、左、右中郎将分别统率 (一说专属五官中郎将)。无员额,多至千人。东汉分属五官、左、右中郎将三署,名义上仍职宿卫,实际上成为后备官员,无固定职掌,或给事于诸中央机构。又置虎贲中郎,宿卫宫殿,侍从左右,属虎贲中郎将。三国两晋或罢三署,仍置中郎作为储备人材的一种途径。魏、晋八品。参见“郎官”。② 中郎将”的简称。③“从事中郎”的简称。④宋朝三卫府及其所属之亲卫、勋卫、翊卫府置,位次郎,为武职侍从官。详见各条。


官名,秦汉皆置,属郎中令(光禄勋),掌守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凡郎官皆主更直(值)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左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比六百石……右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右署郎。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中郎将,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虎贲宿卫……掌宿卫侍从。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才能差高至中郎。”

猜你喜欢

  • 侍御司徒

    官名。辽天祚帝天庆六年 (1116),有侍御司徒挞不也。(《辽史·天祚纪二》)

  • 司仪令

    官名。北齐鸿胪寺司仪署长官,从九品上。隋朝沿置,二员,从八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升正七品。唐朝置一员,正八品下,掌凶礼丧葬之具。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

  • 典会

    官名。隋文帝内官六典之一,置三员,隶尚工,视流外二品,掌内宫财帛出入。

  • 左武卫大将军

    官名。隋朝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置一员,正三品,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朝沿置,掌宫禁宿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

  • 三品蕴位

    官职等级。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改原九品制,在十八班及流外七班之下,设三品蕴位,以授流外官。其中包括著作正令史,集书正令史至晋安练葛屯主等官。授予寒士与寒人。

  • 大都四窑场提领

    官名。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置大都四窑场,秩从六品,隶少府监。以提领一人为主官,下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领匠夫三百余户,营造素白琉璃砖瓦。所属有南窑场、西窑场与琉璃局,各设大使、副使为正副主官。

  • 武环倅长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兵部中大夫武环率下大夫属官,正一命。官名。见“武环率下大夫”。

  • 叶尔仓巴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隶于噶伦。掌理粮务之事。前藏设二人,为五品官。后藏设一人,为四品虚衔。

  • 宝广局

    官署名。清朝广东之铸钱局。顺治四年(1647)置局,乾隆三年(1738)改今名。设监铸官一人,以同知、通判选充。掌理本省鼓铸事宜。

  • 采访处置使

    使职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置,分十五道监察州、县官吏,京城长安、陪都洛阳以御史中丞领使职,其余各地择贤良刺史领使职,职权甚重,可罢免州刺史,除变革旧制须先报可,其余皆得自行处理,先行后奏。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