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侍中寺

侍中寺

官署名,汉置,为侍中的官署。《后汉书·孝灵帝纪》:“侍中寺雌鸡化为雄。”参看“侍中”条。


官署名。侍中本义是入侍天子,西汉时为加官。《通典》说侍中在“汉代为亲近之职”,“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东汉时地位日尊,常在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成为秩比二千石的实职,但名义上仍属少府,后来逐渐形成侍中寺。《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四月有“侍中寺雌鸡化为雄”的记载。其建立可能与设立鸿都门学有关。《资治通鉴》记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二月“置鸿都门学,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于为列焉。”由于设置鸿都门学,侍中祭酒乐松等人趁机招引群小,为侍中者甚多,因而设置侍中寺。侍中寺的建立,虽为汉末的变态事件,但却是门下省的滥觞。三国时近侍诸职有:侍中,掌出入侍从,备顾问,魏蜀吴均置,魏制秩第三品;散骑常侍,掌章表、诏命、手笔之事,魏置,秩第三品,又有员外散骑常侍,蜀无考,吴又叫散骑中常侍;中常侍,备顾问应对,魏蜀置,魏制秩第三品,吴无考;其地位次于侍中、散骑常侍、中常侍的有给事中(魏置,蜀吴无),给事黄门侍郎(魏蜀置,吴置黄门郎),散骑侍郎(魏置,蜀无,吴同),然不为属官,其秩均为第五品。此外还有黄门冗从仆射(魏置,蜀吴无考),小黄门(魏置,吴叫中使,蜀无考),黄门诸署长(魏置,蜀吴无考),黄门署丞(魏置,蜀叫黄门丞,吴无考),中黄门(魏吴置,蜀无考),黄门从官,黄门都监,黄门监(以上三职魏置,蜀吴无)。侍中以下的近侍诸职,均由侍中管领,是东汉侍中寺职权的进一步发展。晋初改称“门下省”,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①国都。《尚书· 说命(中)》: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②行政区划之一。(1)十邑为都。《广雅·释地》: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王念孙疏证: “盖虞夏之数。”(2

  • 哨总

    官名。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军置,为基层军官。九品。

  • 商业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原属工商部,工商,农矿两部合并为实业部后改属实业部。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二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的《实业部组织法》规定,掌下列事项:一、国营商业的设计管理;二、民营商业

  • 选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吏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又改吏部郎为选部郎,后又减郎的员额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吏

  • 二十七最

    唐代考课之制,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与职责,对官员的才干和工作成绩提出了不同的原则要求二十七项,合称二十七最。其具体内容为:一、献可替否, 为近侍之最(此条适用于两省官);二、铨衡人物,擢尽良才,为选司之

  • 小司门

    即“小司门上士”的省称。

  • 典天舆长

    官名。太平天国天王府置,正副各一,共二人。主管天王乘舆,官阶为职同检点。参见“典舆长”。

  • 正郎

    唐朝尚书省诸司郎中别称。《唐会要》卷五五《中书舍人》: 宣宗大中六年(852)六月敕,“每选知制诰,于尚书省六行郎中官选择有文学行实、公论显著者,以备擢用,不得偏取前行正郎。”

  • 牧监副监

    官名。唐朝太仆寺诸牧监副贰,上监各置二员,正六品下; 中监各置一员,从六品下; 下监置一员,正七品下。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废。

  • 殿前副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后周始置,宋朝不置殿前都点检后,为统兵官之一,位殿前都指挥使下、殿前都虞候上,以刺史以上充,徽宗政和(1114)定其位在正任承宣使上。武官名。宋置,见“殿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