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候官

候官

官名。①北魏置,负责监察百官。《魏书·刑罚志》: “(文成帝) 增置内外候官,伺察诸曹外部州镇,至有微服杂乱于府寺间,以求百官疵失。”亦名候职。多时员至千数。孝文帝太和 (477~499) 初,减至四百人,择谨慎正直者任之,司察违法举动,以防宣闹械斗于街道,权力大减。


候官不是一官,候、候丞、候吏、候长、候史、斥候、亭燧等都是候官。

1、汉朝边郡都尉属下的候官,掌侦察报警敌情。见《后汉书·郡国志·上郡》。参看“”、“候丞”、“候长”、“候史”。

2、即“候人”,掌迎送宾客、稽查行人及道路治安。参看“候人”和“候3”。

3、掌领兵的武官,参看“候1”。

4、掌守护京都城门的武官,又称门候。参看“候4”。

5、北魏置内外候官,掌伺察诸曹及州镇官员,微服于府寺,寻百官过错。

猜你喜欢

  • 官伐

    官职、门第。《后汉书·郑玄传》:“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伐。”《新唐书·张说传》:“儒以道相高,不以官伐为先后。”

  • 军府

    官署名。春秋时晋国储藏军械的府署。《左传·成公七年》: “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即将军府。汉朝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位比公,皆开府。后世开府将军更多。见《后汉书·百官一·将军》。

  • 契丹、奚、汉、渤海四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驻守东京,统领契丹、奚、汉、渤海四族人组成的一支军队。

  • 内书侍郎

    参见“内史侍郎”。

  • 直学士院

    官名。北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始置,以中书舍人及知制诰充任。其后,翰林学士阙,常以他官直学士院。南宋,以翰林学士官高多不除人,而以直学士院代行其职。官名。宋翰林学士院有学士,他官入院行学士之事,未正

  • 右选侍郎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吏部设侍郎右选,若命他官兼掌,则称右选侍郎。参见“侍郎右选”。官名。宋置,见“吏部侍郎”。

  • 十二牧

    传说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每州置长官牧一人,总管州事。《书经·舜典》:“咨十有(又)二牧。”尧舜时部落联盟中参加联盟的各部落集团首领。他们都是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成员,又各代表部落联盟督察所属部落。

  • 解事舍人

    唐朝中书舍人中以明练政事者一人专典机密,谓解事舍人。

  • 河西鲜卑大都统

    官名。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吕光遣使署(乌孤)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

  • 绦作

    官署名。明朝宦官所掌内府衙门之一。隶属御用监,设掌作一员,协同无定员。掌造各色兜罗绒及诸绦绶之类。宫廷祗应机构。明置,又名洗帛厂,属御用监。掌织造各色兜罗绒及诸绦绶。设掌作内官一人,协同内官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