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八旗兵

八旗兵

清代驻防京师和各战略要地的军队。清太祖努尔哈赤初定兵制,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后改牛录章京, 即佐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后改甲喇章京,即参领),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即都统), 每一固山额真设左右梅勒额真(后改梅勒章京,即副都统),领兵七千五百人, 为一旗。在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时,只有黄、白、红、蓝四旗; 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增至八旗,计有六十万人。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增设的四旗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所谓“镶”,是在原纯色旗的周围,再以别种颜色镶边。黄、白、蓝三色,均镶以红边,红色的镶以白边,合起来共为八旗。八旗有一定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 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并按方向定其位置,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为右翼。其后佐领之数增至四百,而旗数不变。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分设蒙古八旗, 兵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人;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分设汉军八旗,兵二万四千零十人。以后佐领愈增,各旗也分设护军、前锋、骁骑等营伍。清朝统一全国后,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又分郎卫和兵卫。郎卫侍卫帝室, 由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中挑选, 组成亲军, 归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兵卫之制,以八旗都统直辖的为骁骑营;不归都统指挥、另置总统或统领统率的有前锋营、护军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步军统领除统辖八旗步军外, 兼辖一部分绿营兵。此外,下五旗的亲军,属于各王公。领侍卫内大臣统率的,还有虎枪营。总计京营兵额十余万人。驻防兵分驻各省冲要地点,共十七万七千余人,分由各地的将军、都统、城守尉统率。

猜你喜欢

  • 中书五房

    官署名合称。隶中书。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置。孔目房掌文武升朝官及刺史以上、少尹、上佐、卫佐、伎术官、堂后官进奏、除授,及知州、通判差遣之事; 吏房掌后妃、诸王、公主封册,驸马除拜,

  • 甘泉居室令丞

    官名。甘泉本为秦的离宫,汉代加以增修,以备皇帝避暑之用,因为宫内房屋甚多,于是仿照未央宫制度,设居室以管理之,名为甘泉居室,设令及丞掌管其事。武帝时改甘泉居室为昆台,称昆台令丞。

  • 左选郎

    三国蜀所置尚书郎官名。亦作左选部郎。与右选郎、吏部郎同掌官吏铨选。见《三国志·邓芝传》。官名,也称左选部郎,三国蜀置尚书左右选部郎,与吏部郎共掌铨选。《三国志·蜀书·邓芝传》:“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

  • 征讨大都督

    官名。东晋置,掌外出征伐统军之任,名位在征讨都督之上。十六国汉亦置。见《晋书·简文三子传》、《刘元海载记》。

  • 远官

    春秋时晋国县邑等地方官职别称。《国语·晋语四》: “异姓之族,掌其远官。”韦昭注: “远官,县鄙。”

  • 司仆少卿

    官名。即太仆少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仆少卿。

  • 五官掾

    官名,省称五官。汉朝郡国属吏,地位仅次于功曹,祭祀居诸吏之首,无固定职掌,凡功曹及诸曹员吏出缺即代理其职务。晋至南北朝沿置。晋朝中央政府诸卿、领军、护军、太子太傅、少傅等及诸郡、国皆置为僚属。南朝宋自

  • 外城巡警总厅司法处

    同“内城巡警总厅司法处”,参见该条。

  • 太子左卫率府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改太子左侍率置,设长贰率一员、副率一员,掌东宫兵仗、仪卫,统亲、勋、翊及广、济等五府诸府兵,有长史判诸曹府,及录事、仓、兵、胄曹参军事,又有司阶、中候、司戈、执戟等属官

  • 左院

    官署名。明朝建文二年(1400)改都察院为御史府,改十二道为左、右两院,只设御史二十八人。成祖即位,复旧制。参见“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