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军

六军

(1)春秋时晋国在文公与襄公年间的国家军队建置。据《左传》记载,晋国在鲁僖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633年)始有三军的建制,次年增置步兵部队——三行。鲁僖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晋罢三行为上新军与下新军,合原上中下三军为五军。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 晋又将新二军并入三军的编制。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晋始作六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及新中军、新上军;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晋罢上下新军而为四军。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晋罢新军复为三军。(2)《周礼》中的军制有六军,《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世因通称皇帝统辖的军队为六军。(3)东晋哀帝以后与南朝宋齐粱陈以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西晋时本有七军, 即左卫、右卫、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与骁骑。东晋哀帝时王彪之上言:“宿卫之重,二卫(左卫、右卫)任之, 其次骁骑、左军各有所领, 无兵军校皆应罢废。四卫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骁骑。”于是诏改左军将军为游击将军,罢右、前、后三军,以领军、护军、二卫、骁骑、游击合称六军。(4)唐代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合称六军。

猜你喜欢

  • 督烽掾

    官名,汉置,为郡都尉或校尉属官,掌烽火报警。汉朝在边境置烽火台,发现敌军,则在台上用狼粪点火,冒起浓烟,以报有敌人。据说,狼粪烟抗风力强,能直升高空,很远就能看见,故又称“烽火”为“狼烟”。《后汉书·

  • 军学司司长

    官名。① 清末陆军部军学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军学司事。宣统三年(1911)改称军学处处长。②清末海军部军学司之长官。宣统二年(1910)设,掌军学司事。由协都统或正参领充任。

  • 司宾署署丞

    官名。明制,鸿胪寺有司宾署,掌管外国朝贡使节的接待,按其等级而教其拜跪仪节。主官有署丞一人,正九品。

  • 成都统军司

    即“西川统军司”。

  • 明时大夫

    散官名。金、元皆置为司天散官。金为二十五阶之第五阶,秩正五品中。元十四阶之二阶,秩正四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司天翰林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五品中,称明时大夫。见《金史·百官一》

  • 提举三白渠公事

    官名。北宋置、掌开浚三白渠,以给关中灌溉之事。官名。宋置,掌三白渠之水的蓄积与泄放以给关中灌溉之利。

  • 受给库提领

    官名。元置,属工部,为受给库主官,掌京城内外营造木石等事。另有大使、副使等官。见《历代职官简释·受给库》。

  • 安徽司

    即“安徽清吏司”。

  • 通直常侍

    “通直散骑常侍”省称。

  • 马医官

    军中佐官名。清末设于新军,掌军中兽医事务。军一级设总马医官,镇一级设正马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