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
①官名。战国时秦国有里典,为一里之长,简称典。《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匿敖童,及占(癃)不审, 典、 老赎耐。 ”②宋朝吏职名。 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御药院、内衣物库、新衣库、朝服法物库均设若干人,分掌有关具体事务。徽宗崇宁二年(1103)殿中省六尚局亦各置若干人,钦宗靖康元年(1126)罢。③ 官制用语。即以其他官职掌管某官署事务,称典某官署。北魏时常以内官典外朝官署。
主持、掌管,与知、掌义同。《汉书·云敞传》:“唐林言敞可典郡,擢为鲁郡大尹。”
①官名。战国时秦国有里典,为一里之长,简称典。《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匿敖童,及占(癃)不审, 典、 老赎耐。 ”②宋朝吏职名。 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御药院、内衣物库、新衣库、朝服法物库均设若干人,分掌有关具体事务。徽宗崇宁二年(1103)殿中省六尚局亦各置若干人,钦宗靖康元年(1126)罢。③ 官制用语。即以其他官职掌管某官署事务,称典某官署。北魏时常以内官典外朝官署。
主持、掌管,与知、掌义同。《汉书·云敞传》:“唐林言敞可典郡,擢为鲁郡大尹。”
官名统称。即宋朝内侍省左班副都知与内侍省右班副都知。
武官名。北周置,正职为上士,副职为倅长中士。参见“六率”。
官名。北齐置,隶长秋寺中宫仆署。官名。北齐置,属中宫仆署,见“中宫仆署令丞”。
清朝官员处分制度。外任官员因钱粮、刑名事件被降调或革职离任,由督抚另行委员接署印篆者,称为摘印。凡被参奉旨降革之员,于部文到日,该督抚应及时委员摘印。否则,得照徇庇例,降三级调用。至于钱粮、盗案限满等
官署名。清朝刑部所属机构。顺治二年(1645)始设。特简王大臣为总裁,以各部院通习法律者十八人为提调、纂修等官。乾隆七年(1742)改隶刑部。设总裁无定员,以刑部尚书、侍郎兼充,提调官一人,纂修官四人
唐末、五代诸道使府及州县官带御史台宪官及三省检校官所纳光台钱与光省钱,以此充修缮廨署及杂费开支。参见“光台钱”、“光省钱”。
汉朝将军名号。武帝时有因杅将军公孙敖, 曾奉命筑塞外受降城。 因杅, 匈奴地名, 因所征以命将军。杂号将军名,西汉置,掌征伐。《汉书·匈奴传上》:“是岁,汉使贰师将军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将军筑受降城。”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内府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掌藏在内府的玉帛金银等物,下设内府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造墨的官,也称墨务官。宋代晁冲之《复以承晏赠法一诗》:“我闻江南墨官有诸奚,老超尚不如庭珪。后来承晏复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南唐于饶置墨务,歙置砚务,蜀置纸务,各有官。参看宋陈师道《后山谈丛一》。
①帝王近侍之臣,或称中官。汉朝亦指宦官。北魏道武帝天赐二年 (405) 置员二人,比侍中、常侍、迭直左右。②后宫女官。《国语· 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高诱注:“五御,九嫔也。”历代后宫女官统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