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书
官吏名。①三国魏末复五等爵,诸公国置。子、男国置典书丞。两晋南北朝王国以下所置称典书令、典书长。南朝宋、梁东宫属官亦有此职。②唐朝为流外吏职。弘文馆、崇文馆皆置若干人,掌管图书。③元末朱元璋置,为国子监属官。吴元年(1367)罢。
官名。1、三国魏置,掌图书。魏末复置五等爵,公、侯国置典书,子男国置典书丞。两晋南北朝沿置,王国以下置典书令、典书长。南朝宋、梁东宫也置此官。
2、唐朝弘文馆、崇文馆皆置此官若干人,掌图书。
3、元末明初朱元璋置,后省。
官吏名。①三国魏末复五等爵,诸公国置。子、男国置典书丞。两晋南北朝王国以下所置称典书令、典书长。南朝宋、梁东宫属官亦有此职。②唐朝为流外吏职。弘文馆、崇文馆皆置若干人,掌管图书。③元末朱元璋置,为国子监属官。吴元年(1367)罢。
官名。1、三国魏置,掌图书。魏末复置五等爵,公、侯国置典书,子男国置典书丞。两晋南北朝沿置,王国以下置典书令、典书长。南朝宋、梁东宫也置此官。
2、唐朝弘文馆、崇文馆皆置此官若干人,掌图书。
3、元末明初朱元璋置,后省。
参见“十明将军”。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属户部右曹,掌行免役之法。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专治天京各街道居民疾病,员额六十人,官阶为职同军帅。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内史中大夫御史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名。晋代设置,见“板行参军”。
爵名。北魏中期置,位第七等,低于伯。亦作为赏赐。《魏书·侯刚传》:“(候刚)进爵为公。以给侍之劳,加赏散伯”。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三品。爵位名。北魏置,秩从三品,地位在开国县伯之下,开国
官名。三国魏明帝时,司马懿镇关中,罢左冯翊羌阳县,於其地置此,管理自武都徙来的降氐。西晋惠帝元康(291—299)初罢。十六国汉、后赵、前秦、后秦、西凉复置。北魏初沿之,后罢,复置县。官名,三国魏明帝
官制用语。宋朝差遣法之一。四川、两广、福建、湖南等八路文、武臣差遣,中原之人多不愿就任,因许本路及北方诸路在选官员随意选定窠阙,称八路官员“指射差遣法”。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吏部四选
见“燕京行尚书省”。官名,三国魏置,为将军府佐官,掌参谋军事。《三国志·魏书·王基传》:“以淮南初定,转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基上疏固讓,归功参佐,由是长史司马等七人皆侯。”晋朝王
官名。宋朝始置。徽宗大观二年(1108)由右朝议大夫改置,正六品。金置为文散官,以授从六品上文官。元朝沿置,改文官从五品,宣授。明朝为文官从五品,升授。清朝为文官从五品,封赠。官名。宋徽宗大观年间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