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阁

内阁

官署名。三国魏曾为秘书署别称。明朝置为综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和丞相后,六部分任庶务,直接听命于皇帝。因政务繁剧,仿宋制设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备顾问。建文(1399—1402)中以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等参预机务,为朝臣参预机务之始。成祖夺位后,即选翰林等官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其地处内廷,故名内阁。肇建之初,阁臣皆编修、检讨等翰林之臣,不兼部务,无官属,尚未专制百司。内外章疏直达御前。仁宗、宣宗以后,因阁臣多为东宫旧臣,以侍郎、太常卿兼任,品位尊崇,地居近密,撰草诏旨,票拟章奏、裁决机宜,其后又置诰敕、制敕二房,皆设中书舍人,为其属。六部承奉意旨,无所不欲,阁权日重。嘉靖(1522—1566)时,阁臣分为首辅、次辅,首辅专权用事,朝位班次均列六部尚书前,而阁权之争日激。明末天启(1621—1627)间魏忠贤专权,阁臣附为阉党。崇祯 (1628—1644)一朝又频更阁臣,阁权下降。清军入关后,改内三院为内阁。额设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加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各殿阁衔。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下设学士、典籍、侍读学士、侍读、中书、贴写中书等。分隶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稽查房、收发红本处、饭银处、副本库、批本处等。名义上仍为最高官署,内阁大学士掌“赞理机务”,“表率百僚”,品秩极尊。初定正二品,雍正 (1723—1735)时改正一品。实际已不再是朝廷政务中心。清初即有议政王大臣会议,裁决军国机要。康熙(1662—1722)时又以南书房草拟诏旨。雍正以后则以军机处承旨办理要政,内阁逐渐成为处理例行政务及发布文告机构。光绪(1875—1908)后期废止题本,更成为闲曹。宣统三年(1911)责任内阁成立后,旧内阁即告废除。


1、秘书署的别称。三国曹魏称秘书署为内阁。

2、官署名。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特侍左右,以备顾问;因其受餐大内,故称内阁。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仁宗即位,阁职更崇。明代内阁,即过去的中书省之职。掌国家机密,总理政务的官署。见《明史·职官一》。

3、清初沿明制,参预政务官员由皇帝指定,实权操在满洲贵族手中,职权渐轻;到军机处成立后,内阁便成为传达谕旨、宣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最高官署。宣统三年,仿立宪国制成立责任内阁。设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各一人、国务大臣十人,另有丞、承宣厅厅长等官。总理掌参画机要、缔纶时务。见《清史稿·职官六·内阁》。

猜你喜欢

  • 宣慰使司兼管军万户府

    元地方官署名。秩同二品,职掌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宣慰使三员,同知、副使、经历各一员。参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簿曹书佐

    官名。汉朝司隶校尉及州部佐吏,主簿书。官名,汉置,为司隶校尉属官,掌簿书。见《后汉书·百官四·司隶校尉》。

  • 右阐教

    官名。明清僧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释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设,一人,从六品。清康熙十三年 (1674)定设一人,亦为从六品,依例升迁左阐教,缺出由左讲经升补。

  • 上案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隶中书、门下外省(后改中书、门下后省),掌大朝会应行遣之事。

  • 龙厩署令丞

    官名。隋初太仆寺有龙厩署,置令及丞。炀帝时改龙厩署属殿内省尚乘局,并改名为典厩署,有左、右驳阜二厩。加置主乘、司库、司廪官。唐沿置,改属太仆寺。见“典厩署令丞”。

  • 管理官房大臣

    官名。清朝掌管八旗官房事大臣。额设二十四员,满洲、蒙古、汉军每旗各一人。于都统、副都统内简派。任职一年,岁终更代。凡八旗兵丁之贫乏者,以空地官房拨给居住、并稽察官房有无租典倒坏之处,会同查旗御史共同出

  • 不义侯

    彭宠的奴仆子密的封号。《后汉书·彭宠传》:“五年春,宠斋,独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床,共缚著床……昏夜后,解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速开门出,勿稽留之。’书成,即斩宠

  • 给事

    ① 即担任职役。汉朝常有此称。如以郎官给事尚书、黄门、谒者等,后亦渐入官衔。② 官名。北魏置。属内朝官,有内给事、内行给事等,还多被派到尚书各曹及东宫任职,如殿中给事、库部给事等,不仅处理曹务,还负有

  • ①周朝王畿以外行政区域名。(1) 九服之一。参见“九服”。(2) 五服之一。参见“五服”。② 春秋战国时公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都转运盐使司

    元、明两朝掌管食盐产销的机构。元朝于辽东、大都、河间、山东、两淮、两浙、福建等地分设,隶户部各设都转运使二人,正三品,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正五品,运判一人,正六品,下辖盐场多所,各场设司令、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