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功德使

功德使

官名。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置左右街大功德使、东都功德使、修功德使,总领僧尼之籍及功役。宪宗元和二年(807)以道士、女官隶左、右街功德使,四年以左军中尉吐突承璀领功德使,盛修安国寺。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僧尼隶礼部主客司,六年复隶两街功德使。五代沿置。元朝置,为功德司长官。掌司事。从二品。原设十员,仁宗延祐七年(1320)省为六员,常以宣政院使兼任。


官名。唐德宗时置左右街功德使以及东都功德使、脩功德使,管理僧尼和修建官寺(但僧尼的度牒仍由礼部的祠部司掌管)。宪宗时又在左右街功德使之下分设僧录,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并以道士、女冠隶属于左右街功德使,其后除会昌年间外,功德使总掌佛教和道教的管理,代替了前此的崇玄署。

猜你喜欢

  • 摘印

    清朝官员处分制度。外任官员因钱粮、刑名事件被降调或革职离任,由督抚另行委员接署印篆者,称为摘印。凡被参奉旨降革之员,于部文到日,该督抚应及时委员摘印。否则,得照徇庇例,降三级调用。至于钱粮、盗案限满等

  • 长乐御府令

    官名,为少府属官,掌太后府库珍藏宝物。《汉书·王莽传》:“长乐御府、中御府及都内、平准帑藏钱帛珠玉财物甚众,莽愈爱之。”注:“师古曰:(长乐)御府有令丞,少府属官也,掌珍物。中御府者,皇后之府藏也。”

  • 仪卫司

    官署名。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253)设,专掌皇太子扈卫,隶詹事院。秩从四品。设指挥二员,副指挥二员,知事一员。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诸王府置,掌王府侍卫仪仗。设仪卫正、副各一人,司仗六人。四年,

  • 北右卫大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北右卫长官,置一人。

  • 太医司马

    宫廷医官名。晋朝置。《晋书·武帝纪》:咸宁四年(278)“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铜印墨绶,地位与太医令相当。参见《宋书·礼志五》。

  • 驻藏大臣

    官名。清朝特设管理前藏、后藏及喇嘛事务之官员。又称西藏办事大臣。雍正四年(1726)设二人,驻札前、后藏,三年一更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定,其办理藏务与达赖、班禅平等,诸凡官族、军务、财赋、刑罚

  • 国论忽鲁勃极烈

    官名。金置。太祖建国时,以四勃极烈共掌国政,将国相撒改为国论忽鲁勃极烈,意为国家诸部统帅勃极烈,参议国政,统军作战。太宗改制,仍存此职。熙宗时废。

  • 景州漕运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景州地区河仓漕运,辖六河仓,担负方圆近二百里、每年税粮万余石的运输任务。景州刺史兼任提举漕运司。参见“漕运司”。

  • 左右神策军

    唐禁军名。神策之得名,始自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破吐蕃临洮之磨环川,即于其地置神策军,以成如璆充任军使。安禄山反,如璆使其将军卫伯玉率兵千余人入卫,屯于陕州,其时神策故地沦陷,因号伯玉所领军队为神策军。代宗

  • 勋案

    北魏时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参见“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