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律郎
官名。汉朝有协律都尉,北魏置协律郎,八品。北齐为太常寺属官,员二人,八品上,掌监调律吕音乐。隋朝置二人,隶太常寺。唐因之,正八品上,掌和律吕。宋朝太常寺置一人,从八品,掌乐律及宫架、特架之位、奏乐次序,指挥大祭祀及宴享时奏乐。辽朝太常寺亦置,南面官,掌和六吕六律,辨四时之气,八风五音之节,有重大仪式,则担任乐队指挥。金朝从八品,掌以麾节乐,调和律吕,监视音调,隶太常寺。元朝置二人,从八品,隶太常寺或太常礼仪院。明朝正八品,掌祭祀舞乐,逢大礼则举麾指挥,初置二人,后增至五人,隶太常寺。清顺治元年(1644)太常寺置,乾隆七年(1742)改隶乐部,正八品,掌郊庙、祭祀诸乐。
官名。掌校正乐律,为乐官。自北魏始,北齐、隋、唐、宋、辽、金、明、清皆置。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协律郎》、《历代职官表·乐部·协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