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弼
官名。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422)置。太子拓跋焘监国,以重臣崔浩等出任。坐西厢东面,与左辅同掌百僚。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中书令置,钦宗靖康元年(1126)复旧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亦置,崇祯十六年(1643)于襄阳置为内阁官员,位在上相国、左辅之下。十七年正月罢。
官名。1、掌辅佐国君,三国时吴置此官。《三国志·吴书·孙登传》:“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左辅居国君的左方,右弼在国君的右侧,故称左辅右弼。
2、宋徽宗政和二年改中书令为右弼。
官名。北魏明元帝泰常七年(422)置。太子拓跋焘监国,以重臣崔浩等出任。坐西厢东面,与左辅同掌百僚。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中书令置,钦宗靖康元年(1126)复旧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亦置,崇祯十六年(1643)于襄阳置为内阁官员,位在上相国、左辅之下。十七年正月罢。
官名。1、掌辅佐国君,三国时吴置此官。《三国志·吴书·孙登传》:“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左辅居国君的左方,右弼在国君的右侧,故称左辅右弼。
2、宋徽宗政和二年改中书令为右弼。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置左、右,皆正三命。负责皇帝寝宫的安全,皇帝出行及临朝时,亦随从护卫。披金甲,左执龙环,右执虎环长刀,并以金为饰。隋文帝开皇元年 (
官名。东汉置,属卫尉,为左都候副职,秩三百石。助令掌剑戟士,领员吏二十八人,卫士三百八十三人,徼巡宫中。官名,东汉置,属卫尉,掌佐左都候主剑戟士巡逻宫中等事,有属吏二十八人,卫士三百八十三人。见《后汉
官名。南朝梁、陈置,东宫文学侍从,任者皆为才学之士。参见《陈书·徐陵传》、《姚察传》。
“九卿”之位。《汉书·韦玄咸传》:“不遂我遗,恤我九列。”颜师古注:“九列,卿之位,谓少府。”《晋书·儒林·韦謏传》:“前后四登九列,六在尚书。”指九卿或九卿之位。《汉书·韦玄成传》:“不遂我遗,恤我
汉朝版图内所分封的诸侯王、列侯,与作为藩臣的周边少数族或邻国相对而言。《汉书·终军传》:“南越王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官名。见“司卫寺”。
军功爵名。秦汉设置,为二十等爵中第三级,地位在不更之下。刘劭《爵制》说:“要褭,古之名马也。驾驷马者其形似簪,故曰簪褭也。”
古人的自称,即“我”,无论官民贵贱,皆可自称“朕”。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皋陶与舜谈话时,也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朕”成了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则不许称朕。《史记·秦始皇本
专差御史名。金宣宗南迁后,以诸州政务繁多,于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遣御史巡视诸州,初为一年一巡,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以后改为一年二次出巡。
满语官名。汉译有二: ① 议政大臣。②参赞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