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吏士

吏士

官名。战国置。掌文书的小吏。《墨子·备城门》:“城上十人,一什长,属一吏士”。


1、将帅下的军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遂斩队长二人以循。用其次为队长。”

2、将士、官兵。《三国志·吴书·朱然传》:“弓矢如雨,将士皆失色,(朱)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而攻破两屯。”“会吏士疾病,故未攻而退。”

猜你喜欢

  • 提举

    官名。宋朝始置,“提举常平官”简称,亦为差遣名目,如提举保甲、提举弓箭手等。元朝置为诸提举司长官,如提举左八作、提举都城所、提举富宁库、田赋提举司、织染人匠提举司、都提举万亿宝源库等均置。并多置同提举

  • 乣军

    辽金元时期称北方被征服的各族人组成的军兵为乣军。辽代始置,按隶属关系分,有遥辇乣、各官分乣、各部族乣、十二行乣、群牧二乣及黄皮室乣、咸州乣等七种,设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等官。统属于节度使,以游防镇

  • 司卫监

    官名。北魏置。总督禁旅,掌宫禁秩序,权任很重,由宗室或鲜卑著姓充任。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三品上。武官名。北魏置,总掌宿卫之事。《魏书·于栗䃅传》记于栗䃅有子洛

  • 内主事

    官名。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内侍省置二十员,以承门阁。以宦官充任。

  • 祠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礼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祠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祠祀、享祭、天文、

  • 御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天官府属官,员二人,正五命。《大唐六典》卷八《侍中》:“后周天官府,置御伯中大夫二人,天子出入,则侍于左右,大祭祀盥洗,则授巾,武帝改御伯为纳言,盖侍中之职也。”北周武

  • 右国史

    官名。三国吴置,为史官。与左国史同掌修国史。多以他官兼领。见《三国志·薛综传》。官名,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共掌修国史。《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右国史华覈上疏曰:臣闻五帝三王皆立史官。”

  • 医痊郎

    阶官名。金太医二十五阶之第二十四阶,秩从九品上。元十五阶之第十四阶,秩从八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太医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九品上,称医痊郎。见《金史·百官一》。

  • 统军司统军、副统军

    武官名。金置,见“统军司”。

  • 洮州元帅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三品,隶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掌洮州 (今甘肃卓尼) 军民政务。置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二员,知事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