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员外郎

员外郎

①两晋南北朝“员外散骑侍郎”的简称。②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为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诸司次官,协助长官侍郎管理本司事务。炀帝大业三年(607)废,后置承务郎行其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置员外郎,为六部诸司次官,协助长官郎中处理司务,从六品上。与郎中通称郎官。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尚书都省左、右司亦置为次官。北宋初皆为六品寄禄官,不预部司公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复为职事官,左、右司所置从六品,六部所置正七品。辽朝为南面朝官,无实际职权。金、元尚书省(中书省)左、右司仍置为次官,正六品; 六部不置诸司,故与侍郎、郎中并为各部尚书佐贰,位次郎中,从六品。元行中书省(行尚书省)亦置。明初略同,洪武六年(1373)罢中书省,六部直达皇帝,下设诸司,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司官的三个级别,以次递升。员外郎从五品,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清初称副理事官,顺治元年(1644)改此名。清制除六部诸司外,理藩院各司、宗人府、太仆寺、内务府、步军统领衙门、陵寝衙门等官署皆置,制同六部,为郎中副贰。宗人府、陵寝衙门专任满人,其余官署参用满、蒙、汉及宗室,员额不等。雍正二年 (1724),宗人府所属员外郎复改名副理事官。光绪(1875—1908)中先后成立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其所属各司亦置。清亡遂废。清初正四品,顺治十六年改正五品,康熙六年(1677)改正四品,九年改从五品。③ 隋炀帝时谒者台属官,员八十人,掌出使。④宋朝校书郎等官的俗称。《宋史·职官八》: 太宗淳化元年(990),翰林学士宋白等请: “校书郎以下令、录事不得呼‘员外郎’。”


官名。自隋炀帝以后至唐宋金尚书省的左右司以及元代中书省左右司均置员外郎,为主官郎中的副职;又自隋炀帝至清末六部各司亦置员外郎,为主官郎中的副职。

猜你喜欢

  • 五吏

    春秋时晋国军队中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五种军官合称。皆大夫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齐)赂晋侯以宗器、乐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春秋时晋国五

  • 中校

    1、掌修建宫室等。汉置,西汉将作大匠把工程兵(工徒)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校,其长官称令,副长官称丞,掌建宫室等。成帝阳朔三年省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将作少府》。2、中校署的省称。唐代将作监所属有中校署

  • 九江关监督

    官名。清朝户关监督之一。顺治二年(1645)设,为九江榷关之主官。关署位于九江府城西郊。掌收盐茶竹木之船料及牲畜税。乾隆四年(1739)改由广饶九南道兼充。

  • 解巾

    谓除去头巾,换戴官帽。指初仕。亦作“释巾”。《后汉书·韦著传》:“诏书逼切,不得已,解巾之郡。”李贤注:“巾,幅巾也。既服官冕,故解幅巾。”《陈书·儒林·沈洙传》:“解巾梁湘东王国左常侍。”做官。摘掉

  • 主符

    官名。唐朝门下省符宝郎属官,置四员,流外四品,掌印符。流外官名。唐代符宝郎所属,员额四人,秩流外四品,专掌各种符。铜鱼符,发兵及易守长用之;传符,给邮驿通制命用之;随身鱼符,用以表明官员等级;木契,为

  • 式道中候

    官名。西汉置,属执金吾。秩六百石,有丞。皇帝车驾出,掌清道;还,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东汉省。官名,车驾出时掌清道,还时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详“式道候”条。

  • 应天府

    府名。①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以原宋州(今河南商丘)升置,为陪都,置官如开封府。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改归德府。②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集庆路 (今南京市) 置。洪武元年(136

  • 大晟府大乐令

    官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 (1102)置,位在典乐下,秩同诸寺丞。宣和七年 (1125)废。参见“大晟府”。

  • 巡按使

    官名。民国初军民分治,各省设民政长,民国二年改称巡按使,掌全省民政及巡防队、警备队等,并受中央政府的特别委任,监督财政、司法行政等事,民国五年,改称省长。官名。北洋政府於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

  • 胞人

    官名,也写作庖人,汉置,属少府,掌宰割供肉食,其长官称长、丞。东汉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胞,同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