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后官
官名。北宋中书门下属吏。五房各置三人,一人掌承受批凿圣语、定押敕草,一人掌点检书写熟状、呈押进入,一人掌对读、印押发放。初以吏人充任,太祖开宝六年(973),令吏部流内铨选用士人。其后,逐渐以市朝官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
官名。宋初,中书门下五房各置堂后官三人,其中一人登录皇帝旨意,一人抄录公文,一人校对印发。原选吏人充任,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命吏部选用士人;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起,渐以京朝官充任。元丰改制罢废。
官名。北宋中书门下属吏。五房各置三人,一人掌承受批凿圣语、定押敕草,一人掌点检书写熟状、呈押进入,一人掌对读、印押发放。初以吏人充任,太祖开宝六年(973),令吏部流内铨选用士人。其后,逐渐以市朝官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
官名。宋初,中书门下五房各置堂后官三人,其中一人登录皇帝旨意,一人抄录公文,一人校对印发。原选吏人充任,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命吏部选用士人;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起,渐以京朝官充任。元丰改制罢废。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见“威海卫管理公署”。
官名,战国时齐国置,市官吏,掌市场事务。《史记·田单列传》:“泯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文类科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诏举,赵冬曦及第。
官名。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护国军政府置于大元帅府,为参军处的主官。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重建大元帅府后仍置。国民党政府时期为国民政府参军处的主官。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掌治京尉郡,职如太守。参看“京尉”条。
官署名。明洪武时于各王府置仪卫司,掌侍卫仪仗。建文(1399—1402)时改称仪仗司。成祖初复旧制。详见“仪卫司”。
官名。即国子博士,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国子博士。学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博士为司成宣业,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司成馆复为国子监,司成宣业复
官署名。为长宁寺的佐,官,见“长宁寺”。
州门下吏名。北周置,见“州录事”。
官名。金设于翰林学士院,秩从七品。元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各置五员,从七品。官名。金置,属翰林学士院。员额二十四人,汉人、女真人、契丹人并用,其中汉人十人,女真、契丹各七人。掌文词之事。元承金制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