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
①春秋战国列国大夫、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仪礼·士相见礼》: “凡自称于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 “以赐君之外臣首。”② 汉朝对有朝请贡纳关系的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汉书·匈奴传》: “丞相长史任敞曰: ‘匈奴新困,宜使为外臣,朝请于边。’”
1、对外国君主的自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于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庶人,则曰刺草之臣。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
2、臣服之国,使其称臣。《史记·匈奴列传》:“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
3、不仕者之称。《南齐书·卷五十四·明僧绍》:“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