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司空

大司空

官名。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② 即“大司工”。春秋战国晋、郑等国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掌国政。③《周礼》六卿之一,冬官之长。掌土木工程。西魏末、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复置为冬官府长官,亦称“大司空卿”。正七命。参见“冬官府”。④三公之一。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由御史大夫改名,秩万石。置长史等属官,府设诸曹分管具体事务,曹各置掾属。与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同为宰相,共同管理政务,不复领侍御史。位虽尊崇,权移尚书。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名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前1)又名大司空,遂成定制。东汉初年因之,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后51)去大字,改名司空,历朝因之。唯十六国汉(前赵)复名大司空。参见“司空”。⑤“工部尚书”的别称。


官名,不同时代其职掌也不同。

1、周朝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

2、《周礼》六卿之一,为冬官之长,掌百工及土木工程。北周仿《周礼》,建六官,仍为冬官之长,也称大司空卿。

3、春秋时晋、郑置,为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与政事。

4、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并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王莽时为三公之一,主征战。东汉初仍称大司空,后改称司空,掌工程建筑等。《后汉书·百官志》:“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汉书·王莽传》:“步兵将军成都侯王邑为大司空。”《后汉书·光武帝纪》:“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大司空王梁免。壬子,以太中大夫宋弘为大司空。”

5、工部尚书的别称。唐朝人爱称官员的别号,“大司空”遂为“工部尚书”的别称。

猜你喜欢

  • 殄寇郎将

    将官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中郎将下,掌领兵作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 北屯司马

    官名。东汉置,属卫尉。领员吏二人,卫士三十八人,警卫皇宫北门。官名。东汉置,属卫尉,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秩比千石。北屯司马掌北门,属吏二人,卫士三十八人。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卫尉》。

  • 理藩部额外侍郎

    官名。清末理藩部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旧制设。一人,正二品,以蒙古贝勒、贝子贤者充。职掌同理藩院额外侍郎。

  • 廊下食使

    官名。唐置,由殿中侍御史二人充任,属御史台殿院。唐制,常朝日百官奏事完毕,陈列于朝堂的仪仗队先行撤走。撤仪仗后接着是议政,议政时唯留下宰臣和记注官,其余官员皆鱼贯而出, 在廊庑之下由光禄寺供给午餐,

  • 林衡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林麓禁令守护。《周礼·地官》: “林衡,每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林麓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之虞,”“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

  • 候补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任用官员办法之一。凡未补授实缺之官员,在吏部候选。经吏部呈请分发名单,每月掣签一次,分发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出钱请免抽签,指定某处候补者,称指省或指分。清制,设有补授实缺的官员,

  • 国辅

    指辅佐国君治国的重臣。《汉书·张敞传》:“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辈先迁。”

  • 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将作院,掌制造宫内金玉冠帽、束带及金银器皿。世祖中统二年(1261),初立金玉局,秩正五品; 至元三年(1266),升为总管府。置达鲁花赤、总管各二员,正三品; 副达鲁花赤

  • 骑将

    官名。即郎中骑将、骑郎将,主骑郎,西汉秩比千石。东汉省。亦泛指骑兵将领。官名,汉置,为骑兵将官,掌帅骑兵作战。《史记·项羽本纪》:“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西汉时属郎中令。《汉书·

  • 辞曹

    官署名。西汉丞相府所属诸曹之一。东汉时三公府皆置。以掾主之,秩比三百石,掌辞讼事。郡府辞曹少见,或见于汉碑中。晋朝沿置。西晋初荆州人避羊祜讳,改荆州都督府户曹为辞曹。官署名,汉置,属公府或郡国府,置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