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官名。亦作“大中大夫”。秦、西汉初位居诸大夫之首,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以后次于光禄大夫,秩比千石,无员额。侍从皇帝左右,掌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多以宠臣贵戚充任。名义上隶属郎中令(光禄勋)。东汉秩千石,后期权任渐轻。魏、晋、南朝宋七品,品秩虽不高,禄赐与卿相当。梁、陈及北朝品位与卿相近,多用以安置老疾退免的九卿等大臣,无职事。梁十一班,陈四品、千石;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北齐从三品。北魏亦用作加官、兼官,或供朝廷临时差遣。北周为散官,七命。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为正四品上散官,太宗贞观十一年(637)改为从四品上。北宋初为从四品上文散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新寄禄官,相当于旧寄禄官中的左、右谏议大夫。金、元、明作“大中大夫”,为文散官。


官名。秦始置,掌议论。汉因之,东汉置二十人,秩千石。魏沿置,无员限。晋视中丞,禄与卿同。梁、北魏、北齐皆置。隋、唐、宋、金,为从四品上文散官,元、明为从三品文散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大夫》、《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史·职官九·文散官》、《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元史·百官七·文散官》、《明史·职官一·吏部》。

猜你喜欢

  • 签厅

    ①宋朝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②宋朝诸路州、军职官聚议公事之所。徽宗宣和三年(1121),以都厅改称。

  • 三大馆

    官署名合称。即唐、宋时期集贤院、史馆、弘(昭)文馆。

  • 权发遣三司判官

    官名。宋仁宗庆历三年 (1043)始置,以员外郎及太常博士充任,仍理本等资序,不得差出,任满三年,令三司保明议升陟。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 如琫

    官名。亦称“如本”。清朝西藏地方武官之一。隶于戴琫,分掌各城典兵之事。设五品官十二人。每人辖甲琫二人。遇有缺出由甲琫升补。

  • 稽信

    官名。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于中、左、右、前、后五军断事司分置,每司设一人,正七品,分解军中刑狱。建文(1399—1402)中革。参见“五军断事司”。

  • 中书左丞

    官名。元、明初皆置,沿革、品级同右丞。详“中书右丞”。

  • 饭上侍卫

    官名。亦称“膳上侍卫”。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饭上人”之加衔。

  • 硬寨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辽冬捺钵时,皇帝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每枪下有一黑毡伞,以便卫士躲避风雪。枪外一层小毡帐,每帐五人,各执兵仗为禁围。外设铺,称下铺,掌盘查报警,称下铺、传铃。硬寨司即掌御帐禁

  • 观察使司

    官署名。辽在一些州设,总领一州政事。主要为高、武安、利、益、宁、归、宁江、永、静等州。濮、易、泰、沈、应、蔚等州也曾设置。观察使州低于节度使州。

  • 一等侍卫

    官名。清朝侍卫中之第一等。武职正二品。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顺治元年 (1644)定制: 每旗二十人,共六十人。雍正五年 (1727) 始定,武进士一甲一名得授为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