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乐丞

太乐丞

官名。又作大乐丞。秦朝奉常属官,太乐令副贰。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 隶太常,东汉改大予乐丞。三国魏置为九品。南朝皆置,梁为三品勋位,隶太常卿。北齐、隋唐为太常寺太乐署次官,隋朝置二员,正九品下; 唐朝置一人,从八品下。辽、金置为太常寺太乐署次官,金朝为从七品。元世祖中统五年 (1264) 置为太常礼仪院太乐署次官,一员,从七品。


官名,又名大乐丞,秦置,汉因之,为太乐令之副,助令掌乐事。秦和汉初属奉常,汉景帝中六年改属太常。东汉改称大予乐丞,助令掌伎乐,及国祭祀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后汉书·百官二·太常》。三国魏沿置,为九品。南朝皆置,属太常卿。北齐、隋、唐为太常寺太乐署副长官;隋朝二人,正九品下;唐一人,正八品下。辽、金为太乐署次官,元为太常礼仪院太乐署副长官,员一人,从七品。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新唐书·百官三·太乐署》。

猜你喜欢

  • 住俸

    官制用语。凡官员因丁忧或受处分,自开缺之日,停给俸银,称住俸。又,京官外出公务,其原俸仍由京城支领,本人在外另得俸饷,称“行俸”,亦名住俸。

  • 亡大夫

    出逃或逃亡在外的大夫、义同亡臣。《史记·田单列传》:“(王蠋曰)‘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齐亡大夫闻之,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

  • 王太傅

    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太傅一人辅王,导王以善,礼如师,不臣。成帝改太傅曰傅,俸二千石。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 天宰

    同“冢宰”,为百官之长。《新唐书·李吉甫传赞》:“吉甫践天宰。”

  • 潜龙氏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

  • 内秘书

    官署名。北魏置。掌管禁中文事以及诏命的书写等。初以中散、中书监、尚书等官领之,后设内秘书令为长官。属官有内秘书中散、内秘书侍御中散等。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罢。

  • 户口编制单位。自宋朝以来,地方一直推行保甲制。保设保长,甲设甲长。每甲所辖户数历代不等,有十户、数十户,亦有百户者。清初以十户为一甲,置甲长。至雍正四年(1726)定制,十牌(百户)为一甲,立甲长一人

  • 州行参军

    官名。行参军本为公府官,隋初亦置州行参军,炀帝时改州为郡,改行参军为行书佐,至唐改为参军事。参见“州参军事”。

  • 安东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时,曾加徐州牧陶谦为之。为出镇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或作为州刺史兼理军务的加官。魏晋以后与安南、安北、安西将军合称为四安将军。南朝梁、陈时加安前、安后、安左、安右将军,合称八安将军。三国魏

  • 鸿胪寺左丞

    官名。明朝鸿胪寺置,分左、右,各一人,从六品,同左、右少卿佐寺卿掌朝会、宾客、吉凶礼仪之事。建文(1399—1402)中曾升为正六品,成祖即位,复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