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史令

太史令

官名。①相传夏朝置,掌文书。《吕氏春秋·先识览》: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②秦朝奉常属官之一,胡母敬曾任此职,作《博学》七章。西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 隶太常,掌天文、历法、撰史; 东汉置一员,六百石,不再撰史,专掌天时、星历,岁终奏新年历,国祭、丧、娶奏良日及时节禁忌,有瑞应、灾异则记之。三国沿置,魏、蜀亦不撰史。东汉以降,其属官有丞、灵台丞、中郎、待诏、监候郎、候部史等,设置不一。晋朝沿置,别有灵台丞。十六国亦多置,前燕其地位颇重,间或参谘重要政务。南朝皆置,宋一员,掌三辰时日祥瑞妖灾,岁终奏新历; 南齐沿置; 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 隶太常卿,位一班; 陈沿置。北魏置多人,主律历。北齐为太常寺太史署长官,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隋朝为秘书省太史曹(局)长官,置二员,从七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监,进阶为从五品。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 复名令,从五品下,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官属占候之。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秘阁郎中,后又改名浑天监、浑仪监,武则天长安二年 (702) 复名令;中宗景龙二年 (708) 又改太史监,不隶秘书省,睿宗景云元年 (710) 又名令,隶秘书省; 其后屡改屡复,玄宗天宝元年 (742) 名太史监,不隶秘书省;肃宗乾元元年 (758) 改名司天监,升从三品。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复置,为太史局长官,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十年一迁。南宋因置。辽朝为司天监长官。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1278) 置,为太史院长官,武宗至大元年 (1308) 升从二品,仁宗延祐三年 (1316) 升正二品,后改为院使。元末朱元璋曾置为太史监长官,以刘基为之; 吴元年(1367)改名太史院院使。


官名,夏置。《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周礼·春官》有大(太)史,掌文书起草、记载国家大事,编写史书,收藏图书典籍,掌天文历法及祭祀等,有佐官小史,助其行职事。秦汉置太史令,秩六百石,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上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有丞、明堂丞、灵台丞。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参看“太史”条。其后历代多沿置,但不再掌编写史书,其职事多为天文历法。

猜你喜欢

  • 左娥英

    妃嫔号。北齐置。《北齐书·后主纪》:“(武平五年(574)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比左、右丞相,位在左、右昭仪之上。

  • 军校

    官名。辽朝为大详稳司下级军官。官名。任辅助之职的军官。《晋书·职官志》:“武帝甚重兵官,故军校多选朝廷清望之士居之。”清朝有步军校、护军校、亲军校等。见《清会典·事例·兵部官制》。

  • 典吏科

    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掌管双单月铨选、议叙、各官及吏员、俊秀出身人员的注册、验看、分发。设经承以办理事务。

  • 北试

    太平天国科举制度中京试的一种,规定每年在北王生日举行。北王出生在六月,故定北试的日期为六月二十日。天京事变后停废。参见“京试”。

  • 丰闰署令丞

    官名。元宣徽院所属有丰闰署,秩从五品,掌岁入刍粟,以给饲养驼马之事。设令丞为正副主官,各一人,以达鲁花赤监督;下设直长一人。

  • 太后两宫宫令、宫丞

    官名。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置,宫令,正八品;宫丞,正九品。

  • 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设于武宗至大二年(1309),掌阿速军士。置营于潮河川(古北口内),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设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下辖围宿把门千户

  • 屯守备

    官名。清朝土官名号之一。武职。四川省设有。正五品。管所辖之兵士,受地方武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详“土官”。武职土官名。清置,主管屯兵。四川省置十二人:抚边屯属攒拉别思满一人,章谷屯属攒拉宅龚一

  • 照会

    文书名。平行文。明朝为中央文书,如五军都督府对六部行文即用之。清朝为地方文书,如总督对总兵,提督对司、道、盐运使司,总兵对府、厅、州、县行文均用之。近代演变为外交文书,用于外事交涉。

  • 库曹

    官署名。东晋初置,隶御史台,掌审核厩牧牛马市租。设侍御史掌其事。后分为外左库、内左库二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