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千牛备身
官名。太子左、右内率属官。隋朝置八员,正七品,掌执千牛刀宿卫,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为司仗左右。唐朝复名千牛备身,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奉裕; 开元 (713—741) 中,与太子备身左右并为太子千牛,从七品上。
东宫武官名。隋置,属左右内率府。员额各八人,掌执千牛刀。炀帝时改称司仗左右。
官名。太子左、右内率属官。隋朝置八员,正七品,掌执千牛刀宿卫,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为司仗左右。唐朝复名千牛备身,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奉裕; 开元 (713—741) 中,与太子备身左右并为太子千牛,从七品上。
东宫武官名。隋置,属左右内率府。员额各八人,掌执千牛刀。炀帝时改称司仗左右。
见“参政”。
官名。清末新设陆军部、海军部等所属各司之长官。主管各司事。官名。民国以来,中央行政各部,皆分司办公,一司的长官称司长。
官署名。简称军头引见司。北宋初年,有军头司与引见司。太宗端拱二年(989),改称御前忠佐军头司、御前忠佐引见司。后合为一司。设勾当官五人,以内侍省都知押班及閤门通事舍人以上充任。其属有勾押官、前行、后
官名。周朝置。太宰属官。中大夫爵。主司王宫政令、刑法,及一切纠察禁令。掌管国家法典规则和职贡条文副本,考核各级官府政务,平均各诸侯国贡赋以节财用。按爵秩尊卑规定百官朝位、职掌、俸禄。以六属制度推行各官
见“十猛将军”。
指小官,小官称末班。见《称谓录》。
官署名。北宋置于陪都北京(今河北大名),职掌与左藏库略同。
清朝吏部铨选制度。乃外官历俸升转途径之之一。内地之缺皆属此类,凡道、府、州、县佐贰、首领官、五年无过失,例得升擢。既不同于京秩,又异于边俸。边俸中,边疆水土非甚恶劣,苗疆非甚紧要者,升迁或视同腹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简称大同侍卫。武宗至大元年(1308)由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改立。仁宗延祐元年(1314),改为中都威卫使司,隶徽政院。参见“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
阍人别称。春秋置。掌早晚开闭城门。《论语·宪问》: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邢昺疏: “晨门,掌晨昏开闭门者,谓阍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