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学录

学录

官名。宋朝始置。仁宗时为太学职事之一,选差学生充任。神宗熙宁(1068—1077)末,改由命官充任,仍参用学生。命官正九品,掌协助学正执行学规,参预考核学生之事。元沿宋制,设于各路儒学及医学。地位低于教授及学正。选用任满并经考核合格的直学士充任。任满后考察所作文章,合格者可升学学正式山长。路医学亦设此职。明朝改置为国子监属官,从九品,与助教、学正分掌国子监六堂教务,并讲说经义文字。明初于国子学置,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定制三人,中都国子监亦置三人。二十四年改中都国子监一人。二十六年罢中都国子监,仅存国子监三人。建文(1399—1402)中革。成祖即位,复置。永乐元年(1403)于北京国子监置一人,后增至七人,万历九年(1581)革一人,增设不常。清朝定为国子监六堂中崇志、广业二堂职官。顺治元年(1644)始设。初从九品,乾隆元年(1736)升正八品。掌经理南学事宜。


官名。宋代国子监设学录,与学正共掌学规。见《宋史·职官五·国子监》。元代国子监也设学录,掌督习课业;路学也设学录。见《元史·百官三·国子监》、《元史·百官七·儒学》。明代国子监置学录七人,从九品,掌六堂训诲。见《明史·职官二·国子监》。清代国子监也置学录,与学正共掌南学事。见《清史稿·职官二·国子监》。

猜你喜欢

  • 禁中候

    官名。三国吴置。掌殿中侍卫,地位甚重要。《三国志·楼玄传》: “(孙皓)遂用(大司农楼)玄为宫下镇,禁中候,主殿中事。玄从九卿持刀侍卫,正身率众,奉法而行。”官名,三国吴置,掌殿中侍卫。《三国志·吴书

  • 前队大夫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改南阳郡为前队郡,置队大夫一人,职如太守,掌治其郡,并领郡兵征伐。《后汉书·光武帝纪》:“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参看“前队”条。

  • 总稽核处

    北洋政府总统府的稽核机构。袁世凯任总统时,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置。

  • 州军府右户参军

    官名。此职惟南齐设置,见《南齐书·百官志》。

  • 掌武

    太尉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尉为掌武” 。太尉的别称,唐人称太尉为掌武。见宋朝洪迈《容斋随笔·官称别名》,参看“太尉”条。

  • 东面经略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军事机构。统领军马控制东面边要。宣宗贞祐二年(1214)四月,置于平州。设东面经略使领司事,以乌林答乞住充任东面经略使。同年八月罢。

  • 副贰

    泛指长官的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卒副贰。”李贤注: “副贰,属令也”。长官的辅佐。也就是副长官,如今言“第二把手”。《后汉书·景丹传》:“王莽时举四科

  • 右积射将军

    官名。职掌、品级同“左积射将军”。

  • 淮海津都尉

    官名。三国魏置,掌管淮海津,七品。晋朝沿置,七品。北魏称监淮海津都尉,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是为从六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从九品上。西魏、北周称淮海都尉。官名,三国魏置,掌淮海津,晋沿置。北

  • 左雄武府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置,隶左、右备身府,与右雄武卫府各置雄武郎将,领皇帝亲近禁军骁果,以武勇郎将为副贰,有司兵、司骑二局,并置参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