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宗人府

宗人府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原大宗正院而置。设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掌皇族属籍,以时修纂玉牒,书宗室子女嫡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以亲王领之。永乐(1403—1424)初以北京宗人府为行在宗人府,改以勋戚大臣署府事,不备官。洪熙元年(1425)南京亦置,设经历一人。其后事权渐移于礼部。清顺治九年(1652)沿置,改宗人令为宗令,一人,宗正、宗人各一人,俱以宗室王公充任。设府丞一人,掌汉文之事。属官有堂主事,经历司经历,左、右二司理事官、副理事官、主事、委署主事及笔帖式、效力笔帖式等。除府丞为汉员,堂主事有二名汉官缺外,均以宗室充任。所属机构有经历司、左司、右司、银库、黄档房、空房,兼领左右翼宗学及八旗觉罗学。逢修玉牒之年,另立玉牒馆。


官署名。明清皆置,掌皇族属籍,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申教诫、议赏罚、陵庙祀事,以及生卒、婚嫁、子女庶适等事。其长官,明代称宗人令,清代称宗令;其佐官有左右宗正、左右宗人。见《明史·职官一·宗人府》、《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

猜你喜欢

  • 巴牙喇壮达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护军校”。

  • 中书学

    官署名。北魏明元帝时改国子学置,属中书省。是培养高级统治人材的学校,主要招收鲜卑及汉人士族子弟为中书学生,有时由皇帝特旨指定某人子弟为中书学生。学生毕业后多升为内外要职,是当时的主要仕进途径之一。以博

  • 扬威护军

    官名。三国魏置。晋武帝泰始四年(268)罢此职与振威护军,改置左、右积弩将军。官名,三国魏置,掌护卫或作战。

  • 御庶子

    官名。战国魏置。卿大夫侍御家臣。《战国策·魏策一》: “痤有御庶子公孙鞅。”官名,即中庶子,周、秦、汉皆置,为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官。参看“中庶子”条。

  • 永宁署令

    官名。三国魏置。齐王曹芳时为郭太后宫属官,由宦官充任。见《三国志·夏侯玄传》。官名,三国魏置,掌永宁宫诸事。永宁署,即永宁宫之官署,其长官称令。齐王芳即帝位时,称郭太后为永宁宫。《三国志·魏书·夏侯玄

  • 金字圆符

    即金字圆牌。见“牌符”。

  • 辨验筋角翎毛等官

    官名。元置,属武备寺,员额二人,掌对于制造箭矢的原料筋角翎毛质量的判别。

  • 吏部都

    “吏部都令史”简称。

  • 驱使官

    吏职名。 或作駈使官。 唐朝左右神策军、藩镇使府置,供派遣役使。五代后唐进奏院有台巡驱使官。宋朝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学士院、御史台、少府监、将作监、金吾街仗司皆置,掌传递公文,操办杂事。流外官名。

  • 库吏

    泛指掌管仓库的官吏。《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