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二品。掌军民之务,在各道设置。领路、府、州、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转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设使三员,同知、副使、经历、知事各二员,或置宣慰使都元帅、副都元帅、佥都元帅等职。


官署名。元置,为设于沿海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政机关,承行省或宣政院之命统辖区军民之务。元代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之地,凡五道及九处。五道为渐东道、广东道、广西两江道,海北海南道、福建道诸宣慰使兼都元帅府;九处为:① 者线、蒙庆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者线(今泰国清盛);② 八百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今泰国清迈; ③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大理; 以上三府隶云南行省。④ 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贵州,隶湖广行省。⑤ 察罕脑儿等处宣慰使司都之帅府,治所在察罕脑儿,隶陕西行省。⑥ 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别失八里(今新疆省吉木萨尔境),掌畏吾儿地的军政,宣宗时隶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泰定帝时入察合台汗国。⑦ 吐番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河州,辖朵思麻路等地(包括今青海省东部、甘肃省甘南,四川省阿坝等地区)。⑧ 吐番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朵甘思等地(包括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及青海省的玉树、果洛等自治州地)。⑨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前藏、后藏及阿里三部。藏语,乌思意为“中”,清译“”,指前藏;藏指后藏;纳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部。以上三府隶宣政院。每府设宣慰使三人,秩从二品;同知二人,秩从三品;副使二人,秩正四品;经历二人,从六品;都事二人,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人;并参用少数民族酋领。

猜你喜欢

  • ①西周官署统称。《毛公鼎铭》: “王曰: ‘父, 已曰级兹卿事寮, 太史寮于父即尹。’”②同官僚友。《左传·文公七年》: “同官为寮。”③即“官”,通“僚”。参见“僚”。

  • 押传国宝使

    使职名。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受禅,以摄侍中杨涉充任,奉受命传国八宝。翰林学士张策副之。

  • 武卫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许褚传》:“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权任很重。曹爽由此拜大将军,受明帝遗诏辅命。三国吴置,权任亦重。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罢,惠帝永康(3

  • 检正

    即“检正官”。官名。宋置,五房各一人,掌纠正省务。熙宁三年置,以京朝官充。元丰官制行罢之。绍兴二年复置,属中书门下省。见《宋史·职官一·检正宫》。

  • 发审处

    清末京城善后协巡总局与内外城工巡局的内部机构。均沿五城理讼之例,掌审理诉讼案件。其中有关民事的重要案件须随到随结。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改为内外城预审厅。

  • 国子博士

    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 (275—280) 中立国子学,置一员,以教授生徒儒学,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为之,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并应对殿堂,备咨询顾问,隶国子祭酒。地位高于太

  • 司辰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挈壶氏下士六人,掌军中悬壶、悬辔、悬畚以指示水井、军营、军粮之所在;并用漏水壶计算时间轮流更换击柝与警卫的人。北周依《周礼》置司辰中士,正二命;司辰下士,正一命。属夏官府兵部中

  • 太子右积弩将军

    官名。南朝宋置,为东宫侍从武官,员二人。南齐沿置。梁亦置,属太子左、右卫率,员一人,四班。陈同,八品,秩六百石。东宫武官名。见“太子左积弩将军”。

  • 乌古敌烈统军司

    官署名。辽始置于道宗咸雍四年(1068),设统军使、都监等职。金初沿置,天德二年(1150)升为招讨司,又称东北路招讨司,迁治所于泰州(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一说故城在今吉林洮安县四家子村古城)。

  • 右监丞

    官名。明朝上林苑监置左、右各一人,正七品。因本监左、右监正,左、右监副不常置,故往往署职,掌监事。此外,明初,内府神宫监、尚宝监、内官监等宦官衙门也曾置,左、右各一人,正五品,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