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宾部中大夫

宾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宾部司长官,掌大宾客之仪,主要是南朝陈、北齐及突厥等敌国使臣晋见皇帝的礼仪。下设小宾部下大夫、小宾部上士以佐其职,领司仪上士、东掌客上士、南掌客上士、西掌客上士、北掌客上士、司行下士、掌讶中士、司环中士、野庐中士、象谞中士、掌货赂中士等官属。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宣帝即位后,复置。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小行人下大夫四人,掌邦国宾客之礼,招待四方使者。《旧唐书·职官志三》说:“鸿胪寺卿一员,后周曰宾部中大夫。”《通典·职官八》“鸿胪卿”条说:“后周司寇有宾部中大夫,掌大宾客之仪。”宾部中大夫,正五命,任此职者见《周书·赵昶传》:“世宗二年(公元558年),征拜宾部中大夫,寻以疾卒。”副职为小宾部下大夫,所属有司仪上士、中士,东南西北掌客上士、中士,司行下士,掌讶中士、下士,司环中士、下士,野庐中士、下士,象谞中士、下士,掌货贿中士、下士。

猜你喜欢

  • 云需总管

    官名。元置,为云需总管府的主官,见“云需总管府”。

  • 京尉

    官名、郡名,汉末王莽置,为京尉大夫或京尉郡的省称。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义渠十县,为京尉郡,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郡府称大夫府,居故长安寺。见《汉书·王莽传》和“三辅黄图”。

  • 司鼓钟

    官名。西周置。掌王钟鼓。一说为司钟与司鼓两种职官的合称。

  • 上都分台

    官署名。御史台分支机构。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五月,在上都建御史台官署。九年,御史台署迁往大都,上都原署成为皇帝每年巡幸时随从的御史台官员理事之处,称为上都分台。

  • 宪兵司令部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全国宪兵指挥机关,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设司令一人,中将级;副司令、参谋长各一人,均为少将级。司令部内部设参谋、副官、军需、军械、军医等处,处下设科。处长为上校或同等佐属,科长为

  • 大名府少尹

    官名。北宋大名府副长官,从四品下,不常置。

  • 左右司架阁库

    官署名。金置,见“架阁库”。

  • 拔贡

    选举名目。明朝泛指增拔贡生之制。清初定为五贡之一,每六年一次,乾隆七年(1742)改十二年一举。每次选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人,由各学政经考选保送入京,经朝考合格者,分别派充京官、知县或教职。科举制度

  • 夏采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夏采置,但权限更大,北周沿置。春官府夏采司长官,掌帝王丧葬事务。下设小夏采上士以佐其职,领守陵上士、守墓中士、职表中士等官属。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行取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指凡在外州县官内升,依规定年限,经保举可调京职,并经考选可补授科、道或部属官职之例。明朝创行,清朝踵行,康熙(1662—1722)时有授御史者。曾定三年一举行,每直省或五员、三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