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察举

察举

选官制度。汉朝规定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始于汉文帝,至武帝时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主要有岁举和诏举。岁举一年一次,由刺史、郡国守相察举孝廉及秀(茂)才等。诏举则时间、对象、员额等均由诏令规定,科目有贤良方正、文学、明经等,对策合格者授以官职。后世仍有沿用,具体制度不同。


汉朝选拔官吏的方式,始于汉文帝,成熟于汉武帝,后成为定制。根据人口多少,由地方长官和丞相、御史、列侯推荐,再经对策等考核,依才授实。其察举科目为孝廉、茂才(秀才)、贤良文学等。初行时曾选拔出一批才能之士,到东汉后期,则成为门阀权势之工具,造就了一批累世宠贵、世代为官的豪门贵族,以失去其原察举之意。

猜你喜欢

  • 勤务督察处

    官署名。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置于京师警察厅,以勤务督察长为主官,下设督察员若干人,承总监之命,专司勤务稽查报告之责。按规定,勤务督察长每月要亲自到各分区警察署和各警察队稽查二十次以上;督察员则

  • 中使女生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孝文帝改定内官,视四品。

  • 巡按御史

    官名。简称巡按。明清都察院专差御史之一。明洪武十年(1377)始派监察御史出巡地方。以后定制北直隶设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监察御史虽官仅七品,但出为巡按,名曰

  • 畿法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畿法上士佐官,正二命。

  • 副元帅

    武官名。为元帅、都元帅或大元帅的副职,参见“元帅”、“都元帅”、“大元帅”。

  • 奏蒙古事侍卫

    官名。清朝外奏事处之职官。设于顺治(1644—1661)初,奏事处成立后,改隶奏事处。共六人,以乾清门或大门侍卫兼充,均为熟谙蒙古语人员。掌奏外藩王公呈奏事件。

  • 阁内都督

    官名。北魏末置。佐阁内大都督统率皇帝左右的亲信侍卫。《周书·宇文神举传》:“及 (孝武帝) 即位,擢授 (字文显和) 寇军将军、阁内都督,封城阳县公,邑五百户。”

  • 十二军

    (1) 隋大业中置左右十二军,见“亚将”。(2)唐初关中最主要的军队。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十二军,分关中为十二道,诸道均置军府——骠骑府或车骑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军。次年,十二军各立军号,以万年道

  • 都官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都官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而

  • 版曹

    户部别称。户部的别称。因户部掌管版籍,所以也称户部为版曹。《宋史·薛弼传》:“弼监左藏东库,内侍王道使奴从旁视绢美恶多取之,弼白版曹穷治。”元朝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沈夏》:“沈夏,德清人,寿皇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