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屯田司

屯田司

官署名。①隋唐五代尚书省工部第二司。掌天下屯田、京官职田、诸司公廨田及官园宅等,实则闲简无事。长官有屯田郎中一人,屯田员外郎一人为之贰,另有屯田主事等。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称司田司,咸亨元年(670) 复旧。② 明清工部屯田清吏司之简称。见“屯田清吏司”。


官署名。屯田之职,起源于晋以后的屯田尚书,至隋隶于工部为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制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掌全国屯田及在京文武官的职田及公廨田。但屯田久已有名无实。其军事区域兴修屯田者,都由各地长官主持。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宋初屯田司设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屯田的政令归于三司,本司无职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的政令,及其租入、种刈、兴修、给纳之事。司内分三案,置吏八人。金元六部不分司,故无屯田司。明清改称“屯田清吏司”,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县主记书佐

    县门下吏名。汉置,见《隶续》一九《尉氏令郑季宣碑阴》,与记室书佐并设,其地位低于记室史,参见“县记室掾”。

  • 行部尚书

    官名。明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为北京,置北京行部,设尚书二人,品秩同六部尚书,职掌则同于布政使、按察使。十八年迁都后革。洪熙元年(1425)复置,宣德三年(1428)再罢。

  • 监察院副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监察院的副长官。参见“监察院”。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秩从二品。隶宣政院。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到十八年之间,简称乌思藏宣慰司。掌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古鲁孙(阿里三围)军民政务。置宣慰使五员,同知二员,副使一员,经历一员。另

  • 龙江关监督

    官名。清朝工部龙江关之主官。掌关政。顺治二年(1645)设,一人。始派工部司员充任,继改由各部院衙门司员中拣派,带原品任职。康熙十年(1671)、二十八年两度兼管两新户关。六十一年由江宁织造兼充。光绪

  • 厢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至北宋禁军厢一级统兵官。宋朝禁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虎翼、骁捷等军设左、右厢,捧日和龙卫军每厢统三军,仅四千五百人或三千七百五十人; 南宋名存实亡。武官名。五代后周始置,为指挥一厢的统兵

  • 称海宣慰司

    官署名。元朝置。置司于称海(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东),设于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隶岭北行省。分管行省西境屯军。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改立屯田总管府。后复置。

  • 拜察默拖喇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监察御史”。

  • 台相

    宰相别称。东汉宋弘曾任大司空,为三公之一。故《后汉书·宋弘传》论曰: “中兴以后,居台相总权衡多矣”。宰相的别称。《后汉书·宋弘传》:“论曰:中兴以后,居台相总权衡多矣。”

  • 伊都额真

    满语官名。雍正元年(1723)改称“伊都章京”。汉译为“班领”。隶侍卫处。有协理事务侍卫班领、侍卫班领、署班领几种。又译作“益都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