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都候
官名合称,东汉置,指左都候和右都候,皆属卫尉,俸均六百石,掌领剑戟士在宫内巡逻;天子有所收考,左都候则缚之置车上,盖以马皮,送应送诏狱。右都候吏员二十二人,卫士四百一十六人;左都候吏员二十八人,卫士三百八十三人。见《后汉书·百官志》。
官名。东汉卫尉的属官有左右都候各一人,秩六百石,主剑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所收考。左都尉员吏二十八人,卫士三百八十三人;右都尉员吏二十二人,卫士四百十六人。左右都候各有丞一人。魏承汉制置,掌与汉同。西晋卫尉亦置左右都候,东晋以后无闻。
官名合称,东汉置,指左都候和右都候,皆属卫尉,俸均六百石,掌领剑戟士在宫内巡逻;天子有所收考,左都候则缚之置车上,盖以马皮,送应送诏狱。右都候吏员二十二人,卫士四百一十六人;左都候吏员二十八人,卫士三百八十三人。见《后汉书·百官志》。
官名。东汉卫尉的属官有左右都候各一人,秩六百石,主剑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所收考。左都尉员吏二十八人,卫士三百八十三人;右都尉员吏二十二人,卫士四百十六人。左右都候各有丞一人。魏承汉制置,掌与汉同。西晋卫尉亦置左右都候,东晋以后无闻。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北、南护卫府皆设,各统领左、右护卫司。官署名。辽北南二护卫府所属各有总领左右护卫司,以总领左右护卫为主官,属北面御帐官。下设左右二护卫司,左护卫司设左护卫太保、左护卫:右护卫司
泛指五兵尚书所属诸曹郎中。《北齐书·袁聿修传》:“仍历五兵、左民郎中”。参见“五兵尚书”。
官署名。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中置,属三司,掌发放三司帖牒,以判开拆司官兼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汉朝下属对上级言事的习惯用语。《论衡·谢短》: “郡言事二府曰 ‘敢言之’。” 汉简中亦常见此语。官名,即“三公”。《汉书·王莽传上》:“三公称‘敢言之’。”
官署名。南宋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及长江沿岸诸军皆置,为审讯狱讼机构。狱讼皆由主帅判决,不经属官。光宗时,命精于刑律者兼管。宁宗嘉定五年(1212),命武举人主管。军事部门兼理司法机构。南宋初
官署名。也用作官名。《汉书·傅介子传》:“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太仆属官有骏马令、丞、当为骏马监主管。东汉省。官署名,也是官名,汉置,掌养骏马。《汉书·傅介子传》:“元凤
官名。十六国刘汉置。掌官吏铨选,位次尚书仆射。属尚书省。《晋书·刘聪载记》: “省吏部,置左、右选曹尚书。”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月,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并驱逐溥仪出故宫。北京政变以后,冯玉祥
见“都提举万亿宝源库”。
官名,辽朝置,掌皇太后宫诸司之事。见《辽史·百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