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庶子

庶子

官名。西周已置。《邾公华钟铭》:“铸其和钟,以恤其祭祀盟祀,以乐大夫士庶子。”或说职掌教谕管理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亦作诸子。《周礼》列为夏官之属,掌宿卫王宫。战国时期,国君、太子、公卿大夫等置为家臣,侍从左右,又有御庶子、中庶子、少庶子等名目。秦、汉以来,历朝置为太子属官,详见“太子庶子”。又,汉朝列侯国置为家臣,管理列侯家事务。魏、晋、南朝沿置,兼摄祠祭,王国则置世子庶子。


官名。为太子侍官。《礼记·燕义》:“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周礼》称诸子。《周礼·夏官·诸子》,其职掌与庶子同。秦、西汉、东汉皆有庶子。汉为太子官,西汉五人,秩六百石;东汉无员限,秩四百石。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四·太子庶子》。晋有庶子四人,职比散骑常侍、中书监令,为太子侍从官;另有中庶子四人,职如侍中,掌文翰,也是太子属官。见《晋书·职官志》。南朝宋承晋制。齐置中庶子。见《宋书·百官下》、《南齐书·百官志》。梁陈皆置太子庶子和太子中庶子。庶子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中庶子行则负玺,前后部护驾。见《隋书·百官上》。北魏庶子中庶子皆置。见《魏书·官氏志》。北齐门下坊设中庶子,典书坊设庶子,见《隋书·百官中》。隋门下坊置左庶子二人,典书坊置右庶子二人。见《隋书·百官下》。唐代左春坊置左庶子二人,正四品,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右春坊置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掌侍从献纳启奏。见《新唐书·百官四上》。左春坊比门下省,右春坊比中书省。自此以后,历代相沿,直至清末才废庶子一官。参看《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历代职官简释·庶子》。

猜你喜欢

  • 右至义

    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初设,一人,从八品。康熙十三年 (1674) 定设一人,亦为从八品。依例升迁左至义,缺出由候补道官升补。

  • 南京交钞库使

    官名,金朝置。正八品,掌出入钱钞兑便之事。其佐官有副使一员,正九品。见《金史·百官三》。

  • 王家郎

    官名。汉朝诸侯王国郎官。《后汉书·灵帝纪》: 熹平五年(176 )“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百余人,除郎中、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秩二百石。官名,汉置王家郎即王国之郎中,俸二百石,掌宿卫。《后汉书

  • 举谣言

    汉朝举士的科目之一。谣言,指民间的讽刺歌谣,即民间舆论,犹今之讽刺性的顺口溜。《后汉书·刘陶传》:“光和五年,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注:“谣言谓听百姓讽谣善恶而黜陟之也。”

  • 外务部总理王大臣

    官名。清末外务部之长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亲王内特简,专任总理部务。又称总理亲王。宣统三年(1911)省。官名。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设,为外务部的长官,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

  • 有司

    官吏和官署泛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牧簋铭》:“命汝辟百寮、有司事。”《汉书·文帝纪》:“有司请令县道,人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晋书·石崇传》:“有司承旨奏(石)统

  • 察罕脑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秩从二品。隶陕西行省。立于武宗至大三年(1310),辖黄河以东盐、夏等州地。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罢,文宗即位后复立。置宣慰使都元帅三员,副都元帅、佥都元帅事各二员。

  • 三都府尹

    唐代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府尹的合称。三都长官均称为牧,往往由亲王遥领,不视事,政务由其副职三都府尹执掌,员额各一人,秩从三品。参见“雍州牧”。

  • 检校太尉

    官名。宋设此官,为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 左平章事

    官名。渤海国官,居宣诏省。左正一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掌理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设,一人,正六品。清康熙十三年 (1674) 定设一人,亦为正六品。可兼充道录司,缺出由右正一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