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御营使司

御营使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置,总领行在军政。设御营使以宰相兼,御营副使以执政兼。其属有参赞军事,以侍从官兼; 提举一行事务,以大将兼。将佐有都统制及五军统制等。三年,令只辖行在五军,其余边防事务归三省、枢密院。四年罢,兵权皆归枢密院。绍兴三十二年(1162)复置,仅掌殿前忠勇等军。不久即罢。


官署名。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 因禁兵溃散,另设御营使司,统辖东南地区各军,作为皇帝直辖部队。以御营使与御营副使为正副主官,以宰相和执政分别兼任;下设都统制与提举一行事务,在宰相与执政的统率之下管辖御营军。御营军最初分成五军,各以统制为主官。其后并规定诸军以万人为一军,每军十将,共置统制五员,逐军各置虎符,于御前收管,未见虎符,不得擅自发兵。在韩世忠、张俊脱离御营司以后又别置御营使司五军统制,统率御营五军。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撤销御营使司改御营五军为神武副军,复受枢密院管辖。

猜你喜欢

  • 殿中郎将

    官名。魏晋南北朝皆置,为尚书省殿中曹长官通称。亦称殿中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西晋属殿中尚书。东晋南朝直属尚书左仆射,为亲近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员,常代拟诏敕,故多用文学之士。北魏、北齐属殿中尚书,领宫内兵

  • 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朝卫所制度,各卫均置,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镇抚司镇抚二人,从五品,及经历司经历等官,多为军官世袭之职。掌本卫军队,外卫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 旌节

    周朝使臣所持作为通行凭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 “道路用旌节。”唐代符节的一种。参见“节”。

  • 讲郎

    官名。东汉章帝置,讲授经籍。《后汉书·儒林列传》: 建初(76~84)中,“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官学,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

  • 京朝官

    宋代文臣本官阶组成部分之一。唐代的常参官,至宋称为朝官,而称未常参官为京官,合称京朝官。京朝官为文臣叙迁之阶的较高级部分,共分四十二阶,其顺序如下:一、太师;二、太尉;三、太傅;四、太保;五、太子太师

  • 左右力辅君

    官名,此为左力辅君和右力辅君之合。汉代西域龟兹国置此官,掌领兵作战,位在左右骑君下,而在各部千长上。见《汉书·西域传·龟兹国》,参看“左力辅君”条。

  • 资善堂赞读

    见“资善堂”。官名。宋置,见“资善堂”。

  • 粮料使

    使职名。唐朝后期藩镇出兵,一离本境,朝廷给出界粮; 每军以台省官一人为使,主供粮科,谓粮科使。代宗广德元年(763)郭子仪以第五琦为粮料使,给军食。唐诸道临时特遣使。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七月,以

  • 大夫君

    佐吏对长官的尊称。《汉书·孙宝传》:“(孙宝)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宝曰:“高士不为主簿,而大夫君以宝为可,一府莫言非,士安得独自高?”

  • 信部卿

    官名。渤海国官,右六司信部长官,置一人,居司政(比仆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