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指挥

指挥

①军事编制,五代后唐始置。隶军下每军十指挥,置指择使为其长官。宋沿置,上隶于厢、军,下领五都。②官名。辽朝置。圣宗统和六年(988)以宋降军分置七指挥统领,各分左右厢,号称归圣军。太平天国亦置。初于*检点之下,共七十二员,比殿前左一、右二为序,左单右双,依次排列。至第十一始去“前”字,直至殿右七十二止。受命出征时常统数军*,总制以下皆听其指挥。未克湖北武汉前,有功将士常加恩赏指挥虚衔,称殿前指挥,不与正指挥同等。又另置职同指挥者,无定员。后期置六爵,指挥遂成卑官。天历戊午八年(1858)排至三百十二号。③官文书名。宋尚书省各部临时解释敕文,以令属下遵照执行之指令。④ “指挥使”简称。


官名。明代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各置指挥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四人,正七品。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若车驾亲郊,则率夫里供事。见《明史·职官三·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使》。清沿明制,兵马司指挥五城各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各一人,正七品,掌巡缉盗贼,平治道路,稽检囚徒等。见《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

猜你喜欢

  • 二十四衙门

    明朝内府衙门的总称,计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十二监为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四司为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八局为兵

  • 备身郎将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置为长官,各一员,正四品,掌领亲信禁兵,侍卫皇帝左右。唐朝改名左右千牛府将军。

  • 发审局

    官署名。负责审讯。清朝后期,各省州县不能处理的重要诉讼案件,由督、抚委派候补官员担任审讯,这种非正式的审讯机关,称发审局。非正式审讯机关。清末,各省凡有重要诉讼案件为州县官所不能处理者,由督抚派委侯补

  • 小载师

    即“小载师下大夫”的省称。

  • 郡主记室

    郡门下吏名。《晋书·职官志》记郡属吏中主记室与记室史并置,相当于东汉时郡府主计掾与记室史之职。参见“郡主记室史”。

  • 督办

    官名。(1)清代后期中央及地方均有临时设置的机构,其主管官若身份特高,称为督办。(2) 北洋政府设置,一为省军政长官,即“军务善后督办”或“督办军务善后”的简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陆续由督军改

  • 官名。春秋战国置。① 下级军吏。《墨子·迎敌祠》: “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孙诒让注: “校,盖军部曲吏。”②掌驾车马。同“校人”。《荀子·哀公》: “三日而校来谒,曰: ‘东野毕之马失。两骖

  • 掌徒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隶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掌徒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知政使

    官名。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原明朝通政使而置。职掌仍因袭明朝旧制。

  • 管粮通判

    官名。亦称监兑通判。清朝督理漕粮的官员。隶于总漕。清初以府官监兑漕粮。康熙六年(1667)改委各府通判三十三人,秩正六品。掌稽查米色之美恶,兑运之迟速,並查禁包揽、搀和、需索、滋事等弊。光绪三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