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校书郎

校书郎

官名。东汉置,即以郎官典校皇家秘籍图书。《后汉书·杨终传》: “征诣兰台,拜校书郎。”三国魏隶秘书,八品。十六国北凉及北魏、北齐沿置。北魏属秘书省,亦称“秘书校书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二十三年改九品上。北齐秘书省置十二人,著作省置二人,起居省置二人,皆九品上。多以饱学之士为之,掌整理、考校典籍,兼参预修史及修正历法之事。隋、唐秘书省及著作局皆置,掌校雠典籍,为文士起家之良选。隋初秘书省置十二人,炀帝大业三年(607)减为十人; 著作曹置二人,炀帝大业三年增至四十人,皆正九品上。唐朝秘书省置十人,著作局置二人,皆正九品上。德宗贞元八年(792)分二员隶集贤书院。弘文馆、崇文馆亦各置二人,从九品上、下不等。宋初为文臣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于秘书省置为职事官,员四人,从八品,掌编辑校定经籍图书,皆先试于学士院,合格者乃授。南宋时,减二人。辽朝为南面官,隶秘书监著作局。金沿置,为从七品,掌校勘秘书监书籍。元置二人,正八品,隶秘书监。


官名,掌校对书籍。前汉兰台,后汉东观,都是藏书的地方,有校书的任务,如以郎官担任,则称校书郎;如以郎中担任,则称校书郎中(参看《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秘书监》、《太平御览·职官》)。《后汉书·马融列传》:“(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后汉书·窦融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来山,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以其文典雅,特令校书郎贾逵为训诂。”三国魏称秘书校书郎,八品。十六国北凉、北魏北齐沿置。隋唐秘书省及著作局皆置。宋初为文臣寄禄官,后复为职事官。辽代为南面官,属秘书监著作局,金沿置,从七品。元代为正八品,属秘书监。

猜你喜欢

  • 催长

    官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以及钱粮衙门等机构均置,负责催办具体事务。自八品至无品级不等。其下设有副催长、委署催长等。

  • 经学祭酒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元年 (319)置。《晋书·石勒载记下》: “署从事中郎裴宪,参军傅畅,杜嘏并领经学祭酒。”

  • 山东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山东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十人。洪熙元年 (1425),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

  • 职分田

    亦称职田。隋唐内外职事官俸田之一。隋文帝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给永业田外,“又给职分田”,一品五顷,至五品则为三顷,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 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制,京

  • 爱惜喇库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员外郎”。

  • 郡墨曹

    郡分职诸曹之一。魏晋以后置,掌治狱之事,见“郡法曹”。

  • 兴文署署令、署丞

    官名。元置兴文署,秩从六品,属集贤院。设署令一人,以翰林修撰兼;署丞一人,以翰林应奉兼。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罢,置典簿一人,从七品;典吏一人。掌提调国子学生员饮膳与有关文牍簿书之事。

  • 钦天监主簿厅

    明清钦天监的内部事务机构。其主官为主簿,秩正八品。明制员额一人,清设满、汉各一人。清制,凡本监章奏、文移,颁发各项应用物品、保管图书、天文生升补任用以及工役管理均为其职掌。

  • 典衣

    宫中女官名。见“司衣”。

  • 禁暴氏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禁止民众暴乱。《周礼·秋官》: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挢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官名。周设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