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掾
官名。秦汉县级行政机构属吏,职掌刑狱。十六国前秦郡置。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从七品下。北齐大理寺置二人。隋朝大理寺所属,增至八人。
官名,秦汉两朝于县设此官,掌佐县令主刑法罪犯事,位在狱史上。《汉书·陈胜项籍传》:“(项)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其后,十六国前秦在郡设此官,北魏也置,为从七品下。北齐大理寺设狱掾二人,隋朝增至八人。
官名。秦汉县级行政机构属吏,职掌刑狱。十六国前秦郡置。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从七品下。北齐大理寺置二人。隋朝大理寺所属,增至八人。
官名,秦汉两朝于县设此官,掌佐县令主刑法罪犯事,位在狱史上。《汉书·陈胜项籍传》:“(项)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皆已。”其后,十六国前秦在郡设此官,北魏也置,为从七品下。北齐大理寺设狱掾二人,隋朝增至八人。
官名。北魏置。掌管永宁寺的营建事务。《魏书·李彪传》: “(李志)以军功累转后军将军、中散大夫、辅国将军、永宁寺典作副将。”
宋朝选举官员考试方式之一。凡京朝官、选人等愿考刑法者,由两制,刑部、大理寺主判官及各路监司奏荐,选派大理寺或刑部官员主考,试断案、刑名、《刑统》大义等各若干道,称刑法试。第一等授审刑院或大理寺、刑部法
清朝对庶常馆中由翰林官充任“教习”者之俗称。以别于由大臣充任之“大教习”。无常额,由翰林院掌院学士于侍读学士以下官内选学问优长者派充。掌教授庶吉士满、汉文课程。参见“庶常馆”。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① 《周礼》官名。为军队一师之统帅。《周礼·夏官·司马》:“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又,《周礼》二千五百家为州,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故师帅即指州长。②汉朝对郡守、县令之别称。《汉书·董仲舒传》
“小匠师下大夫”的省称。
外官、地方官。唐人白居易《长庆集二十·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十四韵》诗:“中年俱白鬓,左宦各朱轮。”
官名。十六国北燕置,以宦官充任,为皇帝亲信,负责宫中与外朝的联系。冯跋卧病时,中给事胡福掌宿卫禁军。北魏沿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三品中,二十三年改名中给事中。官名。北魏置,从三品中,给事
见“岁贡”②。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宰割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