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知州

知州

官名。地方行政机构州之长官。宋朝以朝官为州一级长官,称“权知军州事”、“知军州事”,简称“知州”。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奉行法令,考察属员,赈济灾伤,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时,州有都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六等,其中节度州为三品,刺史州为五品。初制,官品与州品相同者领一州之政,则称为知州。其后,除辅臣、宣徽使、太子太保、仆射外,其余朝官领一州之政者,皆称为知州。辽朝南面官亦置,为某些州之长官,总领州事。如易、涿、平、蓟等州即设。元朝州分上、中、下三等,上州长官称州尹,中、下州长官称知州,品秩分别为正五品和从五品。明朝,统以知州为州一级长官,每州设一人,从五品,掌一州之政。明朝州有两种,一为属州 (属府所辖),一为直隶州(直隶布政使司),属州如县制,直隶州如府制,而品秩相同。清沿明制,然直隶州知州正五品,例以六部、理藩院等衙门保举记名之主事等官升任; 散州知州从五品,例以通判、知县、布政司经历、理问等升任。


官名。1、明清皆置,为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明每州一人,从五品;其佐官有同知、判官等;清代则称“州同”、“州判”。见《明史·职官四·州》、《清史稿·职官三·州》。

2、为知州事、知军州事的简称。州的长官本为刺史,宋太祖接受唐、五代藩镇为害的教训,便把节度使留在京师,不遣其赴任,而派京官带本官暂理其州事,称“知军州事”,军指兵,州指民政,或称“知州事”,虽没正式定为官名,实为州的长官。见《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

猜你喜欢

  • 纳言大将军

    将军名号。新莽置。《汉书·王莽传》:“莽遣司命大将军孔仁部豫州,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击荆州。”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汉书·王莽传》:“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击荆州。”

  • 致果副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正七品下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武散官名。唐宋置,唐制秩正七品下,宋制秩正七品。

  • 军医少监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少校,掌理海军医疗事务。

  • 司城

    官名。① 春秋时宋国避武公讳改“司空”置,六卿之一。掌治城廓,执国政。《左传·襄公九年》:“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绠缶,备水器,量轻重,蓄水潦,积土涂

  • 童子试

    即“童子科”。

  • 太府左长史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总领政务,实际地位相当于尚书令、仆射。谢艾以败麻秋功,自军师将军进此职。参见“太府”。

  • 雍营都尉

    官名,汉置,即扶风都尉,掌护三辅陵园,防禁羌人侵犯。因三辅有陵园,羌人侵犯,故置京兆虎牙都尉、扶风都尉。因扶风都尉驻雍县,故又称雍营都尉。《后汉书·孝安帝纪》:“乙丑,初置长安、雍二营都尉官。”

  • 第一品嫔

    妃嫔号。北魏置。见《显祖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铭》(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一)。

  • 钱粮衙门

    即“三旗庄头处”。

  • 乡正

    官名。春秋宋国置,《左传·襄公九年》:“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使华阅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讨左,亦如之”,“二师令四乡正敬享”。宋国有四乡,每乡一乡正,掌一乡政教禁令。杜预注:“乡正,乡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