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将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1860)始设。位高于神使。系衔另冠以二字,如忠鲰神将,但多数无特号或数字。受封者仅十余人。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天王诏旨》中有护京神将,其官阶低于朝将,高于主将。《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爵职解说》查列神将十五人,均未冠护京字样。在《领发物单》、《去文底簿》上记有忠神将一人,可能神将的命衔方法与朝将相同。其所掌既有在朝任文职者,亦有统兵在外者,实际上成为后期新设的官阶。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1860)始设。位高于神使。系衔另冠以二字,如忠鲰神将,但多数无特号或数字。受封者仅十余人。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天王诏旨》中有护京神将,其官阶低于朝将,高于主将。《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爵职解说》查列神将十五人,均未冠护京字样。在《领发物单》、《去文底簿》上记有忠神将一人,可能神将的命衔方法与朝将相同。其所掌既有在朝任文职者,亦有统兵在外者,实际上成为后期新设的官阶。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职掌参见“遂伯中大夫”。
唐、宋贡举考试的一项规定。考试时,举人对试题出处和题意有疑难,可请考官解答,称为上请。北宋一度禁止,后复行。科举考试的一项规定。唐宋之制,考场中应举者对于试题出处和题意可请帘官答复,称为上请。真宗时将
官署名。清末地方审判机构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设于京师、奉天等地,宣统二年(1910)后各省渐设。省城、商埠、府、(首县)每处一所。掌审理不属初审厅管辖案件的一审及不服初审厅判决的二审案。置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1292),秩从五品,掌回回药事。英宗至治二年(1322),划隶广惠司下。置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一员。
史官的别称。《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所以“记言”便成了史官的别称。
官名。元置,为长信寺的主官,见“长信寺”。
官名。见“太子厩牧丞”。
官名。北宋末年,大军出师征讨,诸军统制不相统属,即以其中一人为都统制,统率诸军。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御营司亦置。其后,各屯驻大军皆设,其副职为副都统制。官名。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作战时从各将官
官名。又称“邦司寇”。战国魏置。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掌刑徒及督造兵器。魏惠王九年(前361)迁都大梁,故名。《三代吉金文存》卷三第四三页:“(梁)廿又七年, 大(梁)司寇
女官名。北魏后宫女职。孝文帝时定为视三品。见《魏书·皇后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