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考功

考功

官署名。三国魏吏部尚书所领四郎曹之一,掌考第及秀孝贡士事。西晋沿置,为吏部五郎曹之一,东晋省。北魏为吏部四曹之一,置掌固、令史、书令史、主事。北齐置为吏部三曹之一。隋朝置为吏部四曹(司) 之一,设侍郎、员外郎,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侍郎为郎,废员外郎而置承务郎。唐高祖武德(618—626) 初改郎为郎中、承务郎为员外郎,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称司绩,咸亨元年 (670) 复称考功。北宋置判考功事一人,以带职京官或无职事朝官充任,主管审复太常寺所拟谥号及幕职州县官、流外官年终考课之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主管文武官考课、磨勘、关升、资任之政令及名谥、碑碣等事。置官考功郎中或员外郎。明清为考功清吏司简称。


1、官署名,汉置,掌考核官吏的功过政绩升迁或贬降。西汉京房作考课之法,其职不属尚书省。光武帝改尚书省三公曹掌岁考课,至此始属尚书之职。三国魏在尚书台(省)下设考功曹,置考功郎,晋置考功郎中,北齐沿其制。隋有考功郎、考功员外郎、考功承务郎、考功主事。唐、五代、宋因之。明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清朝称考功司,置郎中、外员郎、主事。见《历代职官表·吏部》。

2、同考工。《后汉书·樊宏传·附樊准传》:“今可先令太官、尚方、考功、上林池籞诸官,实減无事之物。”注:“前书《百官(公卿)表》曰,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属官有太官、考工、尚方、上林十池监也。太官掌御膳饮食,考工主作器械,尚方主作刀剑器物。”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看,此处之“考功”即“考工”。古时,“功”、“”通假互用。

猜你喜欢

  • 内臣

    禁内之臣。指宦官。《汉书·五行志》: “阙在司马门中,内臣石显之象也。”《宋史·真宗纪》:“禁内臣出使预民政。”1、国内之臣,辖内之臣。《春秋·谷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祭叔来聘,其不言使,何也?天子

  • 司染丞

    官名。北齐太府寺司染署次官。隋朝沿置,四员,正九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与司织丞合并为织染丞。

  • 员外散骑常侍

    官名。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常侍,无员数,后为定员官。三国魏末置,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初多授公族、宗室,虽是闲职,仍为显官,南朝宋以后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之士,地

  • 集庆崇禧财用所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七品,隶隆祥使司,掌大承天护圣寺钱银出纳,设于文宗天历三年(1330)。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 扬武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兴平(194—195)间曹操置。为领兵武职,曹洪自鹰扬校尉迁此。三国吴亦置,孙奂以此领江夏太守。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领兵将官,掌护卫和征伐。《三国志·魏书·曹洪传》:“以前后功拜鹰扬

  • 右宫伯都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宫伯都上士”。

  • 雍营

    军营名。东汉时在雍县设立的兵营,即扶风都尉的驻地。三辅有陵园,为防止羌人入侵,破坏园陵,故在此驻军。《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四年二月)乙丑,初置长安、雍二营都尉官。”注:“《汉官仪》曰:京兆虎牙、

  • 露布

    不加密封的文书,亦称“露版”、“露板”。据蔡邕《独断》,汉朝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唐朝亦为公文程式。时门下省与中书省参总军国政务,凡下之通上者,制有六:一曰奏钞,二曰

  • 南京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统领南京侍卫亲军马军,属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

  • 持节

    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与的节杖,以示其威权。魏晋以后,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大臣出使出巡或代表皇帝参加祭吊时,亦持节,以示权位与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