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禾孙
蒙古语,意为“查验者”,又译脱脱火孙、脱脱和孙。元朝设于重要驿站盘查往来使臣、防止伪诈的官员。正职从五品,副职正七品。
官名。元置于交通枢纽处的驿站,专司稽察过往使臣真伪及人员物品是否违反乘驿的规定。乘驿凭证有圆牌、铺马圣旨和劄子。
蒙古语,意为“查验者”,又译脱脱火孙、脱脱和孙。元朝设于重要驿站盘查往来使臣、防止伪诈的官员。正职从五品,副职正七品。
官名。元置于交通枢纽处的驿站,专司稽察过往使臣真伪及人员物品是否违反乘驿的规定。乘驿凭证有圆牌、铺马圣旨和劄子。
官名。两汉侍御史分曹理事,其在印曹者称为印曹御史,掌刻印。晋及南朝沿置之。
官名。明清设置,属通政使司,与知事分掌出纳文移。
清朝官缺之一种,属八旗官缺。即左、右两翼额设之职官,由本翼四旗应用人员内拣选任命。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时期,省营矿区所在地大多设有专管机关,直属于建设厅,如湖南省省矿产管理处,四川省有矿业指导处。
官名。隋朝门下省符玺局长官,置二员,正六品; 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为符玺郎。
官名。西晋末年,司隶校尉与诸州并置司马,掌军事,与长史同为州军府的上佐,其地位略次于长史。长史多带州治所的郡太守,司马也常带大郡太守。然在南北朝军事繁兴时期,守御重任,职在司马,长史反不重要,常有超越
官名。十六国代置,北魏沿之。拓跋什翼犍建国(338—376)初,“又置内侍长四人,主顾问,拾遗应对,若今之侍中、散骑常侍也。” (《魏书·官氏志》)北魏时还负有察举百僚之责,后与散骑常侍并置。孝文帝太
官名。西周置。掌场圃。有隶属于军队和夷隶两种。一说即《周礼》之场人。
官署名。元朝置,掌兑换钞币。全称行用交钞库,亦称交钞库、钞库。世祖中统元年(1260),始立中都行用库,秩从七品。后诸路及部分府州亦置。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置大都光熙、文明、顺承三库。二十六年
官名。北魏置。北齐为太子门下坊斋帅局长官,员二人,八品。隋及唐初沿置,员四人。隋正七品,唐从六品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斋帅局为典设局,斋帅为典设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