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著作佐郎

著作佐郎

官名。三国魏明帝太和 (227—233) 中置佐著作郎,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东晋改此名,六品。一说南朝宋改称,属著作省(局),掌搜集史料,供著作郎撰史。晋制,此职初到任,必撰名臣传一篇,南朝宋初,始建国,未有适合撰写者,此制遂废。由秘书监选用,无秘书监时,由吏部选用。本用文学之士,但在南北朝后期,因其职务清闲,成为世族高门子弟的起家之官。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二班,陈七品、秩四百石。北魏秘书省著作局置四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七品。北齐著作省置八员,七品。隋文帝时属秘书省著作曹,员八人,正七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四员,共员十二人,升为正六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著作曹为著作局,仍隶之,员四人,从六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文郎,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减置二员。与著作郎分判局事。唐朝职掌协助著作郎撰写碑志、祝文、祭文等,国史的修撰则改由史馆担任。北宋前期为八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以宣德郎代之,于秘书省置此职为职事官,员二人,正八品。掌修日历及祭祀祝辞。南宋时减为一员。辽朝秘书监著作局亦置。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於著作局设二员,正七品。掌编修日历,以学士院兼领之。后隶秘书监,减为员一人。元朝属秘书监,员二人,正七品。参见“佐著作郎”。


官名,三国魏明帝置佐著作郎,掌协助著作郎修国史和起居注等。到南朝宋,改“佐著作郎”为“著作佐郎”,位在著作郎下。其后,北魏、北齐、隋皆沿置。唐朝著作佐郎与著作郎分判局事。元朝著作佐郎,则助秘书监卿掌历代图籍、阴阳禁书等。见《通典·职官八·秘书监·著作郎》、《新唐书·百官二·著作局》、《元史·百官六·秘书监》。

猜你喜欢

  • 冢人

    官名。① 掌墓地兆域的官吏。春秋战国置。《仪礼·士丧礼》: “筮宅,冢人营之。”郑玄注:“冢人,有司掌墓地兆域者,营犹度也。”②《周礼》中掌王陵墓地兆域的官员。一说为周朝置。《周礼·春官》:“冢人,下

  • 新野君

    封号名,桓帝邓皇后的母亲阴氏的封号。《后汉书·张禹传》:“四年,新野君病,皇太后车驾幸其第。禹与司徒夏勤、司空张敏俱上表言:新野君不安,车驾连日宿止,臣等诚窃惶惧。”

  • 官名。又称“筮人”。周朝置。掌以蓍草占问吉凶。《尚书·周书·洪范》: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 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

    官名。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 定,理藩院侍郎改兼礼部衔,遂有此称。至十八年仍复旧称,遂废。

  • 同知閤门事

    官名。宋朝閤门使、副使阙,则置知閤门事、同知閤门事。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令左武大夫以上称知閤门事,官未及右武大夫者即称同知閤门事。官名。为閤门司的副长官。见“知閤门事”。

  • 疆吏

    官名。春秋时鲁国等置。负责边疆守卫。《左传·桓公十七年》: “于是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参见“封疆大吏”。官名。1、守疆的官吏。《左传·桓公十七年》:“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2、明、清称督、抚为疆

  • 翟雉氏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谓是五工正之一,贾逵释为攻金之工,为附会之说。参见“少皞”。

  • 行台吏部郎中

    官名。北魏置。亦称行台吏部郎。《周书·辛庆之传》“及贺拔岳为行台,复启庆之为行台吏部郎中、开府掾。”

  • 长名榜

    唐代铨试后所公布的合格者之榜。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司列少常伯裴行检始设此榜,凡榜内公布的铨试合格者,即可出任由吏、兵两部注拟的官职。

  • 国子监典簿厅

    明清时国子监的内部机构。明制设典簿一人为主官,从八品,典文移金钱出纳支受。清制设满、汉典簿各一人,经承二人,掌章奏、文移,并掌管国子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