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政院

行政院

官署名。民国置,为国民政府五院之一,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设内政、外交、军政、海军、财政、实业、教育、交通、铁道等部,分掌行政之权。又设蒙藏侨务各委员会,掌管特定行政事务。设秘书、政务两处,分理院务。设卫生署,掌管卫生事务。其长官为院长、副院长,由国民政府委员担任。


官署名。为国民政府所属五院之一,成立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国民党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虽然总揽行政大权,但对于重大的行政政策与计划,行政院本身并不能有所决定,须送呈中政会核定,其所具有的权限,为行政政策与计划的核订,与此种计划核定后的执行。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院长不能执行职务时由副院长代理。行政院设行政会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曾经把此种会议称为国务会议,到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 2年)以后,仍改称行政院会议,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委员长组织之,以院长为主席,审决国家重要行政或各部会的共同事项。其具体职权为:一、提出于立法院的法律案、预算案、宣战媾和案;二、荐任以上行政官吏的任免;三、行政院各部及各委员会间不能解决的事项:四、其他依法律或行政院长认为应经会议议决事项。行政院内部事务,设秘书处、政务处分别处理。组成行政院的各部会迭有变更,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十二月二十日公布的《行政院组织法》规定:“行政院以内政、外交、军政、财政、农矿、工商、教育、交通、铁道、卫生各部及建设、蒙藏、侨务、劳工、禁烟五委员会组织之。”但事实上劳工委员会一直未成立。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将军政部的海军署改组,成立海军部。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一月,合并农矿、工商两部成立实业部。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建设委员会改隶国民政府;裁撤卫生部,成立卫生署,隶属于内政部;原隶司法院的司法行政部改隶行政院。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军事委员会成立,禁烟委员会改隶该会。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卫生署改隶行政院。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司法行政部改隶司法院。抗战期间,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对各部会作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海军部暂行裁撤,其经管事务并归海军总司令部办理;裁撤实业部与建设委员会,成立经济部,并将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水利部分及军事委员会的第三部、第四部合并于经济部;铁道部及全国经济委员会的公路部分并入交通部;卫生署改隶内政部;成立振济、水利二委员会。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将经济部的农林行政划出,成立农林部;卫生署改隶行政院;将原隶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社会部改隶行政院。抗战胜利以后,于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五月,撤销军事委员会与行政院的军政部,同年六月组成了国防部。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又成立了新闻局。“行宪国民大会”以后,按照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五月十三日重新修正公布的《行政院组织法》,设内政、外交、国防、财政、教育、司法行政、农林、工商、交通、社会、水利、地政、卫生、粮食、主计十五部与资源、蒙藏、侨务、诉愿四委员会。由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初,迁行政院于广州。同年三月二十一日又修正公布《行政院组织法》,将机构缩减为内政、外交、国防、财政、教育、司法行政、经济、交通八部,蒙藏、侨务二委员会及主计处、新闻局。行政院除上述直属部会局以外,为事实上的需要和临时的需要曾设有许多其他直属机关,这些机关有: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水利委员会,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总会,县政计划委员会,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水陆运输委员会等。

猜你喜欢

  • 右御史台

    官署名。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右肃政台置,睿宗景云三年 (712)废,玄宗先天二年(713)复置,督察诸州,寻废。参见“御史台”。

  • 杂号将军

    地位较低、置废无常、无固定职掌的诸名号将军的泛称。汉朝除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等重号将军外,皆为杂号将军。魏、晋以后将军名号骤增,除上述将军外,领军、护军、四征、四镇、

  • 中城将军

    官名,又称五威中城将军,为中城四关将军之一,掌城门。《汉书·王莽传》:“置五威司命,中城四关将军。司命司上公以下,中城主十二城门……汝作五威中城将军,中德既成,天下说符。”

  • 通政寺

    官署名。明建文(1399—1402)中,改通政使司而置,并改通政使为通政卿、通政为少卿、参议为寺丞。增设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人。成祖朱棣即位,复旧制。官署名。明惠帝建文中改通政司为通政寺,改通政

  • 五营

    军事编制。明末李自成农民军置中、左、右、前、后五营,以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统之,凡二十二将。中营又称“标营”。标营统马步兵一百队,左、右、前、后四营共一百三十余队。每队马兵五十,孩儿兵

  • 南海子总督太监

    宦官职名。明代上林苑宫内谓之南海子,设总督太监一人,掌管上林苑之事。下设提督太监四人,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数十人。分东西南北四围,每面方四十里,共设二十四铺,各有看守墙铺牌子、净军若干人。东安门外有

  • 大行台郎中

    官名。北魏、东魏、西魏、唐朝置。属大行台,如分曹理事,则冠以曹名,如大行台都官郎中、大行台吏部郎中等。在北魏末及东、西魏时,权力很大,加之当时授官较滥,常可加或兼其他较高官职,如杜弼任此职时加镇南将军

  • 警士

    警察职名。执行警察事务的人员,在清末与北洋政府时期称为巡警,国民党政府时期改称警士。在警管区内,由警长一人带领,从事本段巡逻、守望、值班等各种勤务。与巡官和警长合称“巡官、长、警”。参见“巡官”。

  • 班次

    官场用语。官员朝见皇帝的次序,亦称班序。唐朝以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致仕官居上; 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 则文散居职事下,武散次之,勋官又次之; 官同者,异姓为后; 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

  • 安抚制置使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始置于浙西,后诸州亦置。设安抚制置使为长官,掌一路或一州行政、军旅之事。行移文字与安抚制置大使司,许用公牒。属官有参谋、参议、主管机宜书写文字,准备将领、差遣、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