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财政公所

财政公所

官署名。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于各省布政使司内设财政公所,或名度支公所。所内分科办事,其组织机构各省略有不同,山东布政使司所属的财政公所分设以下五科:总核科:掌复核各科收支款目、册籍,核定后由布政使司判行、盖印,札库分别收发,并附设统计处,掌统计各科收支报告表册,以备预算、决算;田赋科:掌稽核全省地土、漕粮、垦务、押荒、岁租以及盐务一切款册; 榷算科:掌全省税契、厘金、杂税及试办印花税等一切款项,其他如关税、常税及赈捐各款亦暂归管辖;俸饷科:掌大小文武官员之俸廉、公费及满、绿各营、巡防、新军饷需,以及京饷、协饷等;总务科:掌教育、巡警、河工、外交、工赈各项支款,以及不隶属于各科的一切杂支。

猜你喜欢

  • 殿前副都点检

    见“殿前都点检”。武官名。五代始置,为殿前司的副长官,宋虽设其职而不任命。辽为殿前都点检司的副长官,属南面军官。金沿辽制,以殿前副都点检为殿前都点检司的副长官,分左右两职,殿前左副都点检与殿前右副都点

  • 大将军中护军

    官名,西汉置,掌护卫。《汉书·窦融传》:“北单于以汉还侍弟,复遣车谐储王等款居延塞,欲人朝见,愿请大使。宪上遣大将军中护军班固行中郎将,与司马梁讽迎之。”

  • 掖庭局令丞

    官名。隋于内侍省置掖庭局,设令、丞各二人。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掖庭局改为掖庭署,参用士人。唐复为掖庭局,属内侍省,掌宫人簿籍,设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监作四人,

  • 都大提举茶马

    官名。皇帝待派的财务专员,为都大提举茶马司长官,主管茶马之事。参看“茶马司”条。

  • 大清银行监督

    官名。正副各一人,为大清银行正副主官。见“大清银行”。

  • 天策上将军

    官名。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为酬秦王李世民平洛阳大功而特置,掌全国征讨军事,开府置属僚,九年省。五代后唐时,楚马殷亦依此故事,拜天策上将军。

  • 太府主簿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主管太府文书簿籍,参预机密,地位在长史,司马之下,相当于辅政大臣。西凉、南凉沿袭此制。参见“太府”。

  • 次辅

    对少师、少傅、少保之统称。以其位太师、太傅、太保之后,乃次辅之任,故名。

  • 减年

    官制用语。宋朝磨勘制度的一项规定。凡官员磨勘转官,皆有规定年限,如须四考或五考,若获朝廷特恩,得以减少一定年数,发给公据以资证明,称减年。实任年数加减年达到规定磨勘年限,即可提前转官。

  • 忠烈将军

    参见“十忠将军”。官名。将军名号,梁置。见《隋书·百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