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路总管府

路总管府

官署名。金于五京置路,其外又有十四路共为十五路,此外一度又置合懒路与婆速府路。路的主管机构为总管府。总掌一路军民之事。设都总管一人,秩正三品,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判府事;同知都总管一人,秩从四品,掌通判府事。惟婆速路同知都总管兼来远军兵马事;副都总管一人,正五品,所掌与同知同;总管判官一人,从六品;掌纪纲总务,分判户、礼案,仍掌通检推排簿籍;推官一人,秩正七品,掌同府判,分判工、刑案事;知法一人。所属吏员有司吏、公使、移剌各若干人。元于大都路和上都路置都总管府,其余各路置总管府,掌管一路行政事务。上路秩正三品,设达鲁花赤、总管各一人,并正三品,兼管劝农事,江北则兼诸军奥鲁;同知、治中、判官各一人,下路秩从三品,不设治中,而同知之秩如治中,余与上府同。上下路还各设推官、经历、知事、照磨兼承发架阁、司吏、译史、通事等员。直辖于路总管府的有儒学教授、学正、学录各一人,蒙古教授、医学教授、阳阴学教授各一人以及司狱司、平准行用库、织染局、杂造局、府仓、惠民药局、税务、录事司等机构。

猜你喜欢

  • 绣衣执法

    官名。新莽置,时王莽发大军结集边郡征讨匈奴,吏士放纵扰民,故置,员五十五人,镇抚边郡,督大奸猾擅弄兵者。然皆货略为市,侵渔百姓。官名,汉武帝置绣衣御史,王莽改曰绣衣执法,掌督察大奸猾。《后汉书·伏湛传

  • 五教

    ①五伦之教。传说舜时司徒所掌。《尚书·虞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在宽。”《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 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②唐朝司徒俗称。因传说司徒掌五教,故

  • 二十七世妇

    古代天子有二十七世妇。世妇,既是宫中女官,又是天子的妃子。世妇掌管祭祀,招待宾客、吊祭卿大夫之丧。《周礼·天官·冢宰》“世妇”注:“有妇德者充之。”疏:“掌祭祀、宾客、丧纪,帅女官而濯溉。”《后汉书·

  • 右宰

    官名。春秋时卫国置。或说为家宰。《左传·隐公四年》:“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杨伯峻注:“右宰,卫国官名,襄十四年传有右宰穀。古卿大夫有家臣,家臣之长曰宰。”官名。春秋时卫国有此官,掌佐国君;世居

  • 都水署

    官署名。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废都水台入司农寺为署,十三年复改都水台。唐高祖武德(618—626) 初废都水监为署,隶将作监,太宗贞观六年(632) 复改监。

  • 三郎将

    官名。北魏置,为皇帝的侍从武官,属三郎大帅。武官名。北魏置,掌领内三郎宿卫。《资治通鉴·宋纪七》记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魏擒王罗汉, 使三郎将守之。”胡三省注:“三郎将盖主内三郎。”

  • 内外城清道所

    清末京师内外城各巡警分厅所属机构。掌管理清道、厕所、清道器具等事。设巡官、巡长、巡警等员。

  • 守尉监

    官名合称,即郡守、郡尉、郡监。《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监御史,秦官,掌监郡。”上文“守、尉、监”之“监”,即“监御史”之简称。

  • 总部

    官署名。明洪武六年(1373)于吏、礼、兵、刑、工五部下分置,为各部属部之首,并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额不定。十三年,户部改原属下五科为四属部,亦置为属部之首。遂定制六部各总部分设郎中一员,员外

  • 点验委员会

    军政部所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于抗日战争后期利用军事参议院人员设立点验委员会,分派人员组成点验组,分赴各军、师点验士兵人数,考核补给和兵役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