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

官名。① 中书省属官。亦称中书通事舍人、中书舍人。东晋始置,掌呈奏案章,七品,多选名流充任。后省,由中书侍郎兼其职。南朝复置,员四人,渐引用有才干的寒士,于呈奏本职外,兼掌诏令,入直内廷,出宣帝命,凡有陈奏,由其持入参决,遂夺中书侍郎之职,权倾天下。梁后期改名中书舍人。北朝亦称中书舍人。参见“中书舍人”。②隋初置为内史省(中书省的改称)属官,员十六人。职如前朝谒者,掌承旨传宣之事,从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增为二十四员。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通事谒者,从六品,隶谒者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谒者台,复名通事舍人,员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承旨宣劳等事,选善辞令者充任。隶四方馆,名义上属中书省。北京改隶閤门司,亦称閤门通事舍人,员十人,从七品。朝会宴幸时赞相礼仪,传宣引班,赞其拜舞之节而纠其违失。号为閤职,为武臣清要之选。辽朝为南面朝官,隶门下省通事舍人院。金朝复称閤门通事舍人,员二人,从七品。时閤门司隶宣徽院。元朝置于侍仪司,隶礼部。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始置十四员,后或减或增,英宗至治元年(1355)以后定置十六员,从七品。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亦置,隶侍仪司,明洪武四年(1371)定为从九品。后改侍仪司为殿廷仪礼司(鸿胪寺),遂罢。③北魏门下省属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上。麴氏高昌国亦置,地位较高。④东宫属官。南朝齐、梁、陈皆置,亦称东宫通事舍人,掌传宣令旨、内外启奏。梁位一班,陈九品。北齐太子门下坊属官有通事守舍人。隋初隶太子典书坊,员八人,正七品,掌导引东宫官员辞见,承令劳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宣令舍人。唐复旧名,隶太子右春坊,员八人,正七品下。辽为南面朝官,隶太子右春坊。明置二员,隶詹事府。清初沿置,从九品。顺治十五年(1658)省。


官名。东晋置,掌呈奏案章。见《晋书·职官志·中书舍人》。南朝宋沿晋制,置通事舍人四人,也掌呈奏案章。见《宋书·百官下·中书令》。隋也置此官,从六品。见《隋书·百官下》。唐朝置此官十六员,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则导其进退、赞其拜起、出入之节。蛮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军出,则受命劳遣;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视其疾苦;凯还,则郊迎。见《新唐书·百官二·中书省·通事舍人》。

猜你喜欢

  • 上计使者

    西汉时郡国常派遣郡丞、国长史上计于朝廷,称为上计使者。参见“上计掾史”。

  • 右羽林军统军

    官名。唐德宗兴元元年(784)置,一人,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 王府侍讲

    官名。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以后,于诸王府各置侍讲一人,为诸王讲解经史。

  • 造械大监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大校,掌理海军造械事务。

  • 执驭

    杂任职名。唐太仆寺典厩署置,员额一百人,掌驾车之事。

  • 都大提点坑冶铸钱

    官名。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始置,资序同提点刑狱。后省。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复置,后又省。孝宗淳熙二年 (1175)再置。掌坑冶铸钱之事。参见“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勋卫中郎

    官名 。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勋卫府置,员十人,秩比宣德郎。选勋臣贤德之后及太中大夫、正任团练使、遥郡观察使以上官之弟亲属充任。五年罢。参见“勋卫府”。武职侍从官名。宋置,见“三卫官”。

  • 羽林司马

    官名。晋置,为侍从武官。《晋书·职官志·二卫》:“又置武贲、羽林、上骑、异力四部……羽林司马,常从人数各有差。”

  • 四帐将军

    官名。见“四帐都详稳司”。

  • 司果执事

    见“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