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 官署和行政区域通称。汉朝刺史分部,又称部刺史。北齐中央诸署(令丞所掌)之下常分诸部。郡县也常分部置尉。北魏则有“八部”,各置大夫,地位相当于尚书诸曹; 又置天地东南西北六部大人官。清朝中央行政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详见各条。②军事编制单位,指军之部伍、汉有部曲。宋朝自神宗实行将兵法后,将一级下有部,其统兵官为部将。南宋初,部分军队亦曾以部作为统制或统领管辖的军队编制单位,如右部、后部等,相当于军。③周边少数族编制单位。


1、行政区划名。汉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所辖之行政区称部,如冀州部、徐州部等,州部的长官称牧、或刺史。

2、军队编制单位名。汉朝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称部,大将军营五部,每部设校尉一人,俸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俸比千石。部下为曲,曲设军候一人,俸比六百石。曲下为屯,屯设屯长一人,俸比二百石。见《后汉书·百官志》。

3、郡也分部置都尉。其后,北齐中央以下分八部,各置大夫,相当尚书诸曹。自唐朝起,中央分为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书掌部事。后世多沿置。

猜你喜欢

  • 官制用语。汉朝指一官兼参他官职事。晋朝沿用,即将某职的品班、待遇与另一职务一样看待。北魏、北齐设有“比视官”。唐、宋又有“视品”。1、官吏在任所治事,即官吏办公。《汉书·王尊传》:“昔孔子治鲁,五日诛

  • 殿下

    汉朝对太子和诸王的尊称。如同尊称皇帝为陛下。魏晋南北朝时,也有称皇帝为殿下的。到唐朝,太子、皇后、皇太后都称殿下。《事物纪原·二·殿下》:“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汉之前未闻。唐初百官于皇太后亦称

  • 倖臣

    倖臣,也写作幸臣,即帝王亲近宠爱的大臣。《后汉书·盖勋传》:“灵帝召见,问:‘天下何苦反乱如此?’勋曰:‘倖臣子弟扰之。’”

  • 府兵制

    北周太祖宇文泰为西魏丞相时创建。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551年)宇文泰采用苏绰的建议,仿《周礼》六军之制,在都督中外诸军事之下设六个柱国大将军以领兵,每一柱国大将军之下辖两个大将军,每一大将军之下

  • 百官案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隶三司度支,掌京朝官、幕职官俸料,祠祭礼物及诸州驿料。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其事归户部。

  • 左使人

    见“左右使人”。

  • 后军将军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八年(272)置,与前军、左军、右军将军合称四军将军,各领营兵千人,是护卫皇帝宫禁的主要禁军将领之一。员一人,四品。东晋初犹领营兵,哀帝兴宁二年(364),因不领营兵,罢。南朝宋复置

  • 磨勘司左司丞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磨勘司置司丞,不分左右,五人,佐司令掌司事。十年革。十四年复置,始分左、右,各一人。二十年复罢。

  • 左至义

    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一人,从八品。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从八品。依例升迁右至灵,缺出由右至义升补。

  • 水利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国民党政府将经济委员会所属的水利委员会改为行政院直辖机关,但不作为行政院组成的部会之一。掌理全国水利行政事务。原隶经济委员会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导淮委员会,华北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