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官司

都官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都官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而理其诉免。凡反逆相坐,没其家口为官奴婢。一免者,一年三番役。再免为杂户,亦称官户,二年五番役。每番时间为一月。三免为良人。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宋初都官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的朝官充任,凡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之事,均分领于他司,本司无职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职务,掌在京各司无选限公人的名籍及其补换、更替,依条制据其功过展减磨勘,注册登记各地编配、羁管人员名籍。隆兴初,诏以都官司兼比部、司门二司之事。司内分五案:差次案,磨勘案,吏籍案,配隶案,知杂案,各因其名而治其事。置吏十二人。金元六部不分司。明清刑部以地域分司,均不设都官司。

猜你喜欢

  • 拉堆洛万户

    官名。元朝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隶乌思藏宣慰司,治所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境内。

  • 龙河苑

    官署名。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置,为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涿鹿监。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参见“涿鹿监”。

  • 韦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韦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尚辇奉御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殿内省尚辇局置为长官,二员,正五品。唐朝殿中省尚辇局沿置,二员,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奉舆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宋朝殿中省尚辇局沿置,四或六员,徽宗

  • 译官

    官名。清末地方交涉使司之属官。协助办理交涉事务。分一、二等,一等正六品,二等正七品。官名,西汉置,东汉省。掌翻译,其长官为令、丞。《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客》:“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后汉书

  • 记过

    官员或公务员降罚方式之一。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规定,记大过和记过均为县知事惩戒的第三等。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以前规定,公务员考绩总成绩列第五等者得受记过处分。

  • 即总领之意。东汉以后或用作“录尚书事”的省称。“录”的意思是“总领”,如“录尚书事”,意即“总领尚书事。”“录”始于东汉,但仅限于“录尚书事”,未见“录”其他事。《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憙

  • 城令

    官名。曲氏高昌国诸城的长官。每城遣司马、侍郎相监检校,名为城令。下设户曹、水曹、田曹等。

  • 两江甲

    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省合作事业管理处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省政府或建设厅。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各省设立的合作管理机构,或称合作事业管理委员会,或称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等,直属于省政府;或设合作事业管理处,直属于建设厅。民国三十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