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观使
宋朝宫观官名。仁宗至和二年(1055)建醴泉观,后置使名,为祠禄官。
宋朝宫观官名。仁宗至和二年(1055)建醴泉观,后置使名,为祠禄官。
官名。又称“钦差”、“钦派”。明清对皇帝钦派外出办理重大军国事务官员之通称。明朝之钦差有出征、出使、巡视按察、专办某差之使命,总督、巡抚、经略、总理、巡视、抚治等官员往往冠此称。清朝职任更重,授自特命
官名。东汉初置,刘秀以冯骏任之。后省。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中曹操复置,三国魏、两晋、南朝宋沿之,为将军名号,皆定为八品 (一说三国魏定为五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
官署名。南宋置,属吏部考功司,掌成忠郎磨勘、关升、资任、较考等事。
南朝宋、齐时在蛮族聚居地区所置的郡。因当时习称蛮族为“蛮左”,故以为称,《宋书·州郡志二》“南豫州·南陈左郡大守”条记该郡于“孝建二年(公元455年)以蛮户复立”。
对拥有假节、持节、使持节等名义的将领的尊称。《晋书·殷仲堪传》:“愿节下弘之以道德”。后亦以称刺史、太守等地方长官。对将帅的敬称。秦汉以来,称皇上为陛下,称太子为殿下,称将帅为节下。起初,只称有假节、
封号。清朝藏传佛教之职任喇嘛。位在札萨克达喇嘛之下。驻京喇嘛设四人。蒙古各庙徒众过五百人者设一人。分理寺庙宗教事务。
官名。辽朝置。内侍省官员,统领内侍省契丹、汉人、渤海内侍。
官名。太平天国之医官,属朝上职官。详“朝上典官”。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川衡中士佐官,正一命。
见“牌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