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六相圆融

六相圆融

亦称六相缘起。佛教名词。语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国佛教华严宗的教义之一。“六相”,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旨在以这六个范畴说明,一切现象虽然各有自性,但又都可以融合无间,故名。该宗以“舍”(房子)与“”(椽、瓦等成舍的条件)的关系为喻,称“总即一舍,别即诸缘,同即互不相违,异即诸缘各别,成即诸缘办果,坏即各住自法。”其中,“总”、“”、“”三相,系指全体或整体,亦有一般的含义;“”、“异”、“坏”三相,系指部分或片断,亦有个别的含义。故“六相圆融”的关系,亦即是全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圆融”关系。全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的性质与作用则由全体所规定;一般通过个别得以表现,个别的本质则由一般来决定。这种关系遍及一切现象,由此形成“法界缘起”。把这种认识运用于宗教实践,以为“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即一显一切显,并普别具足,始终皆齐,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宣传通过个别法门,都可获得对佛的觉悟和对佛教“真理”的认识。

猜你喜欢

  • 测冬夏至晷影仪

    见“西域仪象”。

  • 耿端义

    ?—1214金博州博平(今山东聊城东北)人,字忠嗣。大定进士。历任汾阳军节度副使、同知东平府事、山东安抚使。宣宗即位,升参知政事。贞祐二年(1214),曾建议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旋卒。

  • 处士

    闲居未仕或不仕之人。与隐士同。《商君书·算地》:“处士资在于意。”《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史记·魏公子列传》:“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

  • 郑鼎

    1215—1277元泽州阳城(今属山西)人,蒙古名也可拔都。太宗时为泽、潞、辽、沁千户,从答海甘卜攻宋四川。乃马真后四年(1245),迁阳城县军民长官。宪宗时,从忽必烈征大理,又从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

  • 高继冲

    938或943—973五代荆南国君。公元962—963年在位。荆南贞懿王高保融长子,字成和,一作赞平。显德六年(959),以荫为荆南节度副使。建隆三年(962),保勗死,继为节度使,时荆南甲兵不过三万

  • 小典祀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典祀司次官,佐典祀中大夫掌有关祭祀的各种事务,其下设典祀上士。北周武帝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典祀司长官,称典祀下大夫。宣帝即位,复置中大夫后,仍为次官。

  • 波斯邸

    亦称波斯店。波斯商人在唐开设的店铺,经营装饰品、香料,散布于长安、扬州、广州、楚州(今江苏淮安东南)等地,以善于辨识珠宝而著名。

  • 太子左右内副率

    官名。隋代置,为太子左、右内率副贰,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降其品。唐为太子左、右内率府次官,员各一人,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副率,咸亨元年(670)复旧称。北宋

  • 多马亚

    官名。又称马亚。商代置,武官多马的长官。《甲骨文合集》第五七一○片:“贞多马亚其出囚。”《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第四七七四片:“其令马亚射鹿。”

  • 建炎复辟

    指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平定*苗刘之变后,复帝位。